1. 首页 > 人工智能

上半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亮眼:工业机器人产量增 35.6%,今年规模有望破 5 万亿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8-25
摘要:一、装备制造业成工业“稳定器”,智能制造装备挑大梁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凸显其对工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其中,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核心增长极表现尤为突出——涵盖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等关键领域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中国机械,上半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亮眼:工业机器人产量增 35.6%,今年规模有望破 5 万亿

 

一、装备制造业成工业 “稳定器”,智能制造装备挑大梁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3.4 个百分点,凸显其对工业发展的 “压舱石” 作用。其中,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核心增长极表现尤为突出 —— 涵盖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等关键领域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印证了这一态势: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 35.6%,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 1600 亿元,智能搬运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 11.2%。据该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秘书长刘前军预测,凭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持续深化,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 5 万亿元,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升级的核心动力。

二、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场 “领跑者”,全产业链创新突破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连续 12 年稳居全球最大市场,近 3 年全球新增装机量中,我国占比超 50%,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今年上半年,行业不仅保持规模扩张,更实现 “量质齐升”:

出口与创新双爆发: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增长 61.5%,海外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相关有效专利超 19 万项,占全球比重约 2/3,技术话语权显著增强。

关键部件突破瓶颈:在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一体化关节等 “卡脖子” 领域技术进步明显,已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摆脱对外部核心部件的依赖。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我国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多层次企业需求,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预计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 900 亿元,保有量占全球市场的 43% 以上,继续巩固领先地位。

三、智能传感器:制造业 “神经末梢”,多领域驱动增长

传感器作为现代制造业的 “感官神经”,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 2000 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领域占比超 35%,成为最大应用场景。细分赛道中,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构成工业传感器市场的增长 “三驾马车”,而机器人视觉传感器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市场规模达 47.56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新兴领域正为传感器产业注入新动能:

人形机器人打开增量空间: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成熟,视觉传感器的增长新动力逐渐转向人形机器人,其对高精度、高动态响应传感器的需求,推动技术向更高精度迭代。

新能源汽车成重要引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 41.4% 和 40.3%,直接拉动电流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产品需求激增,形成 “汽车智能化 — 传感器升级” 的正向循环。

四、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70% 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需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 500 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一目标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划定了清晰的增长路径 —— 随着示范工厂建设推进,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需求将持续释放。

从产业趋势看,我国制造业正从 “自动化” 向 “智能化” 深度转型,企业对设备精准控制、柔性生产、数据互联的需求日益迫切,将进一步拉动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核心赛道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