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中报透视:百亿营收背后的 AI 突围战 —— 技术投入换增长,C 端与出海成新引擎
当科大讯飞 2025 年上半年财报交出营收首破百亿、亏损却同比收窄 40% 的成绩单时,这家 AI 龙头企业正清晰地展现出 "高研发投入换长期壁垒" 的发展路径。109.11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17.01% 的背后,是 21.92% 的研发投入强度、C 端业务 38% 的增速突进以及海外市场 212% 的爆发式增长。在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科大讯飞通过 "技术筑基 - 结构转型 - 全球突围" 的三维战略,正在书写中国 AI 企业从本土龙头到全球竞争者的转型答卷。
研发投入构筑技术护城河:亏损收窄彰显战略成效
科大讯飞 2025 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鲜明的 "AI 企业特征"—— 营收与亏损同步增长,但亏损幅度显著收窄。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109.11 亿元,同比增长 17.01%;归母净利润亏损 2.39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4.01 亿元亏损减少 40.37%。这种 "增收减亏" 的态势,恰是技术投入逐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成为关键支撑。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23.92 亿元,同比增长 9.2%,占营收比例高达 21.92%。这一比例不仅远高于科技行业平均水平,更体现了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战略定力。其中,8200 万元专项投入用于星火大模型核心技术研发,确保其综合能力稳居业界第一梯队。正如董事长刘庆峰所言:"我们要不断地做更好的研发战略聚焦,更好地让我们的经济效益能够呈现出来。"
研发投入的成效已开始显现。在教育领域,讯飞星火大模型在 2025 年高考盲测中表现优异,作文得分位居榜首,数学成绩突破 140 分大关;医疗领域,星火医疗大模型以 95.4 分的综合得分位居中文医疗大模型评测 MedBench 榜首。这些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推动智慧教育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3.47%,智慧医疗增长 21.09%。
毛利结构的优化同样印证了技术投入的价值。上半年公司毛利达 43.89 亿元,同比增长 17.12%,与营收增速基本匹配。这表明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并未牺牲盈利质量,技术溢价效应正在逐步释放。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虽仍为负,但较上年同期收窄 49.73% 至 - 7.72 亿元,显示主营业务的现金生成能力正在改善。
GBC 结构重塑:C 端成增长主力,从项目制到产品化转型加速
科大讯飞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 GBC(政府、企业、消费者)营收结构的显著优化。数据显示,上半年 C 端业务占比已达 32%,同比增长 38%,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突破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的 G 端项目依赖,向 "GBC 三驾马车" 均衡发展的战略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C 端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主要由 AI 学习机驱动。上半年该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在京东和天猫学习机品类中连续 3 年保持 "618" 大促全周期销售额冠军。产品力的提升是关键,科大讯飞 AI 学习机通过 AI 1 对 1 精准学、答疑辅导等核心功能,平均减少学生近一半无效练习时间,形成了 "可量化" 的效果优势。公司在 C 端投入的 3.4 亿元营销和渠道建设费用,通过 "高端品牌 + 全域覆盖" 的策略实现了高效转化,包括官宣孙俪为代言人、与《哪吒 2》IP 联名等创新营销举措。
B 端业务仍保持稳定贡献,占比 42%,主要涵盖面向学校的智慧黑板、智慧课堂等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G 端业务虽占比降至 26%,但在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资源支持下,一线大区中标合同额同比增长 91%,显示传统优势领域仍具强劲增长潜力。这种 "G 端筑基、B 端放量、C 端突破" 的结构,形成了相互协同的业务生态 ——G 端项目积累的教育数据反哺 C 端产品迭代,而 C 端规模化验证的技术又能提升 B 端解决方案竞争力。
渠道建设的成熟为结构转型提供了支撑。刘庆峰在业绩会上透露,前期由公司和代理商共担的建设成本已进入良性循环,"现在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实现盈利"。这种轻资产模式的渠道扩张,既降低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又提高了市场渗透效率,为 C 端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公司对 C 端公众品牌的 "补缺" 投入,预计将在一两年内进入红利兑现期。
出海战略见效:从产品出口到生态输出的全球化进阶
科大讯飞的国际化战略在 2025 年上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继 C 端业务之后的另一大增长亮点。财报显示,公司海外营收达 1.79 亿元,同比激增 212.08%,其中 AI 硬件产品增长超 3 倍,展现出强劲的全球化势能。
日本市场的成功堪称出海范本。讯飞 AI 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仅两个月,便登顶该国最大众筹平台 Makuake 平板类销售额历史榜首,甚至超过了索尼等本土巨头产品。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精准的本地化策略 —— 针对日本用户对隐私保护的高度重视,产品采用全离线设计,录音转文字全部在本地完成。这种 "技术适配 + 文化洞察" 的组合拳,成为打开海外市场的钥匙。
教育领域的出海则体现了 "技术输出 + 标准共建" 的更高维度。早在 2011 年,讯飞教育系统就已进入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市场,目前新加坡全部华裔中小学生均使用其技术进行中文学习。2025 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深化东南亚布局,与曼谷多所中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 "AI 中文智慧教室" 等整体解决方案。这种将国内成熟教育场景复制到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模式,既规避了与欧美企业的直接竞争,又发挥了中文 AI 技术的独特优势。
支撑出海战略的是技术底座的全球化能力。讯飞星火大模型已支持 130 + 语种,具备高度的方言和口音适应能力。在大阪世博会上,支持中日英三语的 "AI 孙悟空" 成为网红,开馆 54 天互动超 4 万次,展现了多语言交互的技术实力。截至 6 月,海外开发者总数达 52 万,较去年同期增长 30%,构建起可持续的海外生态体系。
刘庆峰将出海提升至战略高度:"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全球业务一定要占到足够比重。" 未来,大模型出海、人工智能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和生态出海,将构成科大讯飞全球化的三大支柱,推动其从中国 AI 龙头向全球竞争者跨越。
定增 40 亿加码未来:教育大模型与现金流双保障
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科大讯飞宣布拟通过市场竞价方式向不超过 35 名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超过 40 亿元,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关键期的战略加码。
募资投向清晰指向核心赛道。其中 8 亿元将专项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聚焦教育垂直领域模型的专项训练与精细化调优,深化课堂教学与个人学习场景落地。这延续了公司在教育 AI 领域的深耕策略 —— 目前在北京 29 所 AI 示范校中有 25 所采用科大讯飞解决方案,深度参与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示范项目。教育大模型的持续投入,将进一步强化 "从答题、批改到因材施教辅学" 的完整 AI 核心链条优势。
32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的安排,则着眼于改善财务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尽管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上年同期改善 49.73%,但 - 7.72 亿元的净额仍显示主营业务现金生成能力有待提升。定增完成后,公司将有更充足的资金保障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抓住 AI 商业化落地的战略机遇期。
采用市场竞价而非实控人提前锁价的定增方式,彰显了公司对市场信心的底气。刘庆峰强调:"此次定增是产业发展必须要做的事,充分表明了科大讯飞对未来的信心。" 这种信心也得到了二级市场的回应 —— 截至 8 月 22 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 52.22 元 / 股,上涨 2.43%,反映出投资者对其战略布局的认可。
从财务指标看,定增的必要性还体现在营收增长与成本控制的平衡上。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成本达 114.47 亿元,略高于 109.11 亿元的营收规模,成本收入比为 104.91%。通过定增补充资金,将为公司争取到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的关键时间窗口。
结语:AI 产业化拐点将至,战略投入终见回报
科大讯飞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勾勒出一幅中国 AI 领军企业在产业化关键期的清晰图景:以 21.92% 的研发投入强度构筑技术壁垒,通过 GBC 结构优化实现增长动力切换,凭借差异化策略打开全球市场空间。尽管短期仍面临盈利压力,但营收破百亿、C 端高增长、出海爆发等积极信号,预示着 AI 产业化拐点可能正在临近。
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的判断 ——"品牌广告达到一定浓度后不需要持续增长投入,但销量可以继续快速增长,具有更好的长期效果"—— 揭示了未来的增长逻辑。当技术投入形成产品竞争力,品牌建设培育消费认知,渠道网络实现高效覆盖,规模效应的显现将推动公司从 "战略亏损" 走向 "持续盈利"。
对于科大讯飞而言,2025 年上半年既是里程碑 —— 营收首破百亿、C 端业务崛起、出海取得突破;更是新起点 —— 在教育、医疗等核心赛道的深度布局,在大模型技术上的持续领先,在全球化征程中的稳步推进,都将决定其能否在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真正成长为全球巨头。这场以技术投入换取未来增长的 AI 突围战,正进入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