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GIC 深圳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具身智能成焦点,深圳锚定全球 AI 创新枢纽
8 月 29 日,为期三天的 2025 AGIC 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落下帷幕。这场以 “模驱具身?智启未来” 为主题的盛会,汇聚 27 国企业、超 12 万人次参与,促成超 100 家企业签约、37 亿元合作金额,2000 余项 AI 新品全球首发,不仅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 “全球首秀舞台”,更以 “硬科技 + 实场景” 的鲜明特色,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规模化落地刻下 “深圳印记”。
具身智能 “集体破圈”:从实验室到产业场景的跨越
大会最引人瞩目的,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 “集体亮相”—— 从工业场景到家庭服务,从精密操作到情感交互,这些融合大模型 “大脑” 与硬件 “躯体” 的智能体,正突破 “演示级” 局限,迈向实用化。
优必选全球首发的 Walker S2,堪称工业具身智能的标杆。这款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的人形机器人,通过热插拔技术实现 3 分钟极速换电、7×24 小时连续作业;搭载的群脑网络 2.0 与工业级智能体技术 Co-Agent,让单机既能自主完成亚毫米级精细操作(如拧螺丝、装配芯片),又能与其他机器人协同作业,在汽车焊接、电子组装等场景效率较传统产线提升 40%。
家庭场景的突破同样显著。美丽魔方展出的 9 款具身机器人中,“智行康护机器人” 可通过多模态交互监测老人心率、步态,实时预警跌倒风险,已在深圳 3 家养老院试点应用;数字华夏的仿生人形机器人 “夏澜” 搭载 29 个面部主动自由度,能精准模仿人类微笑、皱眉等微表情,配合自研情商模型,在亲子陪伴场景中实现 “情感共鸣” 式交互,现场体验者评价 “像在跟真人对话”。
工业与家庭的 “双向突破”,印证了具身智能 “大模型 + 硬件载体” 的融合趋势。帕西尼的多维触觉机器人 TORA-ONE,凭借指尖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完成 “拧瓶盖、倒水” 等连贯动作,展示了非结构化场景的适应能力;华成工控发布的具身机器人控制系统,可支撑多关节协同作业,为中小厂商降低机器人研发门槛,推动技术从 “头部垄断” 向 “普惠应用” 扩散。
全球资源 “深圳聚合”:从 “引进来” 到 “走出去” 的双向奔赴
5723 名海外采购商的到来,让大会成为深圳 AI 产品 “出海” 的枢纽。来自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团直奔优必选展台,现场敲定 Walker S2 的试点合作,计划将其引入柏林工厂的精密装配线;日本玩具商则与奥尼电子达成意向,拟将搭载 AMD 锐龙 AI 芯片的 “空间智能中枢” 引入日本智能家居市场。
这种 “全球抢单” 的热度,源于深圳 AI 产业 “硬实力 + 量产能力” 的双重优势。比亚迪展出的方程豹智能电动车,以 “天神之眼” AI 视觉系统实现厘米级障碍物识别,吸引中东采购商签下 500 台订单;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 AI 芯片,算力密度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 30%,已进入欧洲安防企业供应链。
“以往是我们去海外参展,现在是海外买家主动来深‘提货’。” 三旺通信联合创始人吴健的感慨道出关键 —— 深圳已形成 “算法 - 芯片 - 终端 - 场景” 的完整 AI 产业链,让技术创新能快速转化为可量产、可落地的产品。这种 “从 0 到 1 再到 100” 的能力,正是吸引全球资源集聚的核心密码。
生态协同 “全域发力”: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共振的深圳路径
大会的成果远不止于产品展示,更在于构建了 “政产学研用” 的协同生态。
新品发布覆盖全产业链:铨兴科技的 AI 训推一体机,将企业模型训练成本降低 60%;力维智联的 “AI 工程化 + 智能体” 方案,打通大模型到生产力的落地链路,已助力东莞 3 家电子厂实现质检效率提升 3 倍;考拉悠然的 UU Video Agent,成为全球首个实现 “所见即所析” 的视频分析智能体,在交通监控场景中事件识别准确率达 98%。
战略签约聚焦生态共建:100 余家签约企业中,既有百度与深圳龙岗区共建 “具身智能产业园” 的合作,计划 3 年内培育 50 家机器人企业;也有腾讯与香港大学联合研发 “多模态大模型” 的协议,推动深港 AI 技术协同。这种 “本地研发 + 全球市场” 的模式,正强化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 AI 创新核心的地位。
专家洞见指明方向: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提出的 “六驾马车” 理论(大数据、优算法、强算力、赋知识、可解释、低能耗),成为 AGI 落地的 “方法论”;多位学者在 43 场平行论坛中呼吁,需建立具身智能安全标准,平衡创新与风险。
深圳机遇:从 “硬件之都” 到 “全球 AI 先锋城市” 的跃迁
大会的举办,让深圳的 AI 产业优势更加凸显:作为 “硬件之都”,深圳拥有机器人 “八大金刚”“十三太保” 等企业集群,能快速将算法转化为硬件产品;作为 “场景高地”,制造业、服务业的丰富场景为 AI 提供 “练兵场”;作为 “开放窗口”,深港协同、全球资源集聚加速技术迭代。
数据印证这种优势:2025 年深圳 AI 核心产业规模预计突破 4000 亿元,机器人企业超 1500 家,AI 专利申请量占全国 35%。正如大会主办方所言:“深圳的价值,在于让‘通用人工智能’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的产品’,从实验室成果变为‘改变生活的力量’。”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随着 Walker S2 进入量产、“夏澜” 机器人走进家庭、深圳 AI 产品加速 “出海”,这场大会播下的创新种子,正生根发芽。深圳,这座以 “敢闯敢试” 闻名的城市,正以具身智能为支点,撬动全球 AI 产业格局,朝着 “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创新枢纽” 的目标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