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制造浙中加速度:金华 12 个省级典型案例背后的产业跃迁路径
当聚杰电器的视觉 AI 割草机器人在广交会上吸引欧美客商驻足,当金华中医医院的 AI 诊疗车驶入乡村为老人做智能体检,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一幅 AI 赋能制造业的浙中图景。2025 年首批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名单中,金华以 12 个入选案例位列全省第三,这份成绩单背后,是这座城市从 "数字蝶变" 到 "智能跃迁" 的战略突围。91 家规上企业、78.8 亿元上半年营收、全省第五的产业规模,金华正以 "案例突破 - 产业筑基 - 生态跃升" 的三阶路径,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浙中样板。
案例破局:从 "单项突破" 到 "链条升级" 的实践密码
金华的 AI 赋能之路,始于对传统产业痛点的精准破解。通过 "一县一业一策" 的差异化布局,这座城市在电动工具、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中培育出一批可复制的智能转型样本。
在武义县的电动工具产业带,聚杰电器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成为 "AI + 传统制造" 的转型标杆。这款融合视觉 AI 算法的产品能在高低起伏的草坪上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通过自主学习复杂地形完成自动驾驶作业,其核心技术突破正是源于金华重点培育的 "电动工具行业垂直大模型"。企业商贸部经理王腾飞透露,该产品已获得美国、法国等多国订单,"AI 算法让传统工具附加值提升 30% 以上"。这种 "算法重构产品力" 的转型逻辑,正在永康、浦江等区县的五金制造企业中快速普及。
生命健康领域的智能化变革同样令人瞩目。金华市中医医院联合浙江移动打造的 "5G+AI 诊疗车",将智能 B 超、心电图设备与远程问诊系统集成,让山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 AI 辅助诊断服务。而在市人民医院,AI 医生 24 小时在线提供诊疗建议,导诊机器人用多语言全程导引就医流程,智慧后勤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设备异常自动预警 —— 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 "AI + 医疗服务" 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实至名归。
支撑这些案例成功的,是金华在产业数字化基础上的智能跃升。通过建设电动工具检测、医疗影像诊断等高质量数据集,企业可快速训练专属 AI 模型;而 "一行业一指引" 的标准体系,则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应用门槛。这种 "数据筑基 - 模型赋能 - 场景落地" 的闭环,正是 12 个典型案例的共同特征。
产业筑基:从 "单点培育" 到 "集群发展" 的生态构建
案例的持续涌现,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土壤。2025 年上半年,金华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 91 家,实现营收 78.8 亿元,位列全省第五,这份成绩单背后是 "顶层设计 + 精准招商" 的双轮驱动。
在顶层设计层面,金华发布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构建了清晰的培育路径:通过 24 条具体措施和 14 条支持政策,在算力布局、数据流通、模型研发等六大领域形成政策合力。"我们不是简单引进项目,而是要构建 ' 软硬结合 ' 的产业生态。" 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这种生态思维体现在 "金华之心 — 浙中人工智能谷" 的空间布局中,也反映在龙芯智慧产业园等专业平台的协同发展上。
企业培育则采取 "入库孵化 + 动态调整" 的精准模式。对聚杰电器这类传统制造企业,通过 "场景招商" 引导其与 AI 服务商合作;对新引进的科技企业,则提供算力支持和数据资源,鼓励发展 "模型即服务" 等新型业态。这种 "内培传统企业转型、外引科技企业落地" 的策略,让产业规模在两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更具竞争力的是金华打造的 "数据 - 算力 - 算法" 协同优势。依托海量的制造业数据供给,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供多元算力保障,而垂直行业大模型的培育则让技术红利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某电动工具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应用行业大模型后,产品检测效率提升 40%,研发周期缩短 25%,"以前需要专家经验的工艺参数,现在 AI 模型能自动优化"。
生态跃迁:从 "跟跑模仿" 到 "创新引领" 的浙中担当
站在新起点上,金华正将案例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局限于单个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而是通过生态构建让 AI 技术渗透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在产业链上游,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 AI 应用提供 "原材料"。金华联合链主企业梳理出电动工具寿命检测、医疗影像诊断等 10 余个高价值数据场景,通过 "采集 - 清洗 - 标注" 标准化流程,打造可复用的行业数据资产。中游的 "模型即服务" 模式,则让中小企业能按需调用 AI 能力,无需自建技术团队。下游的智能终端制造,则将算法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形成 "数据喂养模型 - 模型优化生产 - 生产产生新数据" 的正向循环。
这种生态优势正在吸引更多资源集聚。2025 年落地的重点项目中,既有提供算力支撑的新型数据中心,也有专注行业大模型研发的科技公司。按照规划,金华将进一步强化 "场景丰富、算力多元、数据海量" 的比较优势,让人工智能成为撬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点。
从广交会上的智能产品到乡村诊所的 AI 诊疗,从 91 家规上企业的稳健增长到 12 个省级案例的示范引领,金华的实践证明: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不是少数龙头企业的 "独角戏",而是通过精准政策引导、生态协同构建实现的 "群体突破"。当这场转型在浙中大地不断深入,一个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浙中板块正在加速崛起,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供着生动的地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