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AGI之路—2025全球人工智能展望报告》在京发布,全景图谱揭示AI发展新趋势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元年",AI Agent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多模态模型、世界模型和智能体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向通用智能迈进。
2025年9月13日,北京举办的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上,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至顶科技、至顶智库、与非网联合发布《通向AGI之路—2025全球人工智能展望报告》。
报告从AGI(通用人工智能)特征出发,全面总结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典型产品和应用,对AGI发展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进行分析解读,并呈现当前关注度较高的智能体、AI硬件及应用进展。
01 报告背景:AI向AGI迈进的关键一年
2025年被业界视为"智能体元年",AI Agent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智能体通过自主任务规划、动态决策与闭环执行,实现从被动响应指令到主动解决复杂问题的跨越。
与此同时,各类AI硬件迎来新一轮迭代升级,从轻量化AI眼镜到便携AI录音卡片,硬件设备在便携性与场景适配性方面不断突破。"多模态模型"进一步打破技术边界,实现语言理解、视觉识别、音频处理等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
"世界模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基于内在模拟理解现实世界的物理与因果结构,通过预设未来场景指导决策。这些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向AGI方向迈进。
02 全景图谱:三层架构勾勒AI产业生态
作为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全球人工智能全景图谱正式发布。图谱包含应用硬件层、模型层以及基础设施层三层架构。
应用硬件层广泛覆盖各细分领域,涉及智能体、智能助手、智能硬件、具身智能、C端/B端各类应用;模型层包含多模态基础模型、图像模型、视频模型、语音模型、推理模型、开源模型;基础设施层涵盖AI芯片、AI服务器、AI计算集群、开发平台、数据服务。
这种分层架构清晰地勾勒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完整生态链,为理解行业格局提供了系统化框架。
03 AGI发展路径:从专家预测到技术驱动
至顶智库认为,人工智能的总体发展阶段从弱人工智能(ANI)、通用人工智能(AGI)再到超级人工智能(ASI)。其中,通用人工智能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
虽然业界并没有对AGI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总体来看,AGI主要是指在跨领域达到人类认知能力的智能。关于AGI落地时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纷纷做出预测。
xAI创始人Elon Musk较为乐观,他认为AGI已初具雏形,有望在2026年到来。Google DeepMind联合创始人Demis Hassabis与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均认为AGI会在2030到2035年到来。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则预测AGI将在2030到2045年到来。
04 技术驱动:四大因素助推AGI演进
通用人工智能的不断演进主要由四大因素驱动。
一是模型推理能力的不断跃升。DeepSeek相关模型在性能上达到全球开源模型的顶尖水平。
二是强化学习的不断迭代。如GRPO等新型算法通过组内相对奖励机制,解决传统PPO算法对价值函数的依赖问题。
三是算力基建的持续投入。美国"星际之门"计划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构建AI基础设施,为大规模AI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算力基础。
四是开源生态的广泛构建与繁荣共享。Hugging Face汇聚超6000个可部署开源模型,推动前沿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05 智能体突破:自主感知与规划执行
智能体(AI Agent)是一种基于大模型的高自主性智能系统,可凭借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与内容生成能力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并通过自主规划与调用工具完成复杂目标。
智能体具备记忆、自主规划、工具调用与自动执行复杂任务四大核心能力。相较于AI助理,智能体在工作目标导向、交互维度、任务处理范围、自主程度等方面均实现突破。
智能体的技术架构主要由感知、认知与执行三大模块组成。感知模块负责处理环境感知;认知模块分为情感、奖励、记忆、目标与世界模型五个部分;执行模块完成"感知—规划—工具调用—行动—反思"的全链路自主任务流程。
06 硬件创新:AI眼镜与端到端自动驾驶
Meta、小米、夸克、雷鸟、Rokid、影目等推出多款AI眼镜,产品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夸克推出的AI眼镜具有多重优势。
夸克AI眼镜采用双芯双系统设计,实现从基础语音指令到自然对话系统的跨越,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穿戴体验。
端到端自动驾驶为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提供全新的技术路径。基于统一的神经网络从传感器数据输入直接到控制指令输出的连续学习与决策过程。
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依赖数据闭环实现算法性能持续提升,通过建立原始传感器输入到驾驶规划控制指令的映射,提高自动驾驶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07 世界模型与多模态融合
世界模型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迈向AGI的关键驱动力。世界模型不仅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现状,还能预测其未来潜在的一系列动态变化。
世界模型的应用场景已覆盖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游戏开发及场景生成等领域。Google发布的Genie 3、Meta发布的V-JEPA 2、达摩院发布的WorldVLA等模型,从架构创新到场景落地持续深化探索。
多模态模型是一类能整合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源数据的模型。其核心在于突破单模态局限,通过跨模态交互实现信息融合与协同推理。
多模态模型覆盖图像生成、视觉问答、图像检索、模型编辑、可控生成等丰富场景,能在复杂任务中展现精准干预能力。
08 非Transformer架构的创新突破
随着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Transformer架构面临诸多挑战,而非Transformer架构突围正推动模型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路径。
目前,非Transformer架构以状态空间模型与线性架构、液态神经网络架构、类脑与仿生架构、混合架构为代表。
基于不同类型涌现出一系列性能更好、解决能力更强的模型,尤其在并行计算、推理效率上表现突出。非Transformer架构呈现混合化创新趋势,新型RNN架构崭露头角。
09 发布机构:产学研协同推进AI发展
本次报告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体现了产学研协同推进AI发展的趋势。
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成立于2021年4月,由中科院姚建铨院士及团队、天津大学、天津超算中心等单位发起成立,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中关村科学城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是服务海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生态驱动型科技投资与产业服务平台,肩负"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生态建设,服务海淀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成立于2017年,是全国首家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被深圳市民政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拥有800+家会员单位。
《通向AGI之路—2025全球人工智能展望报告》的发布,为政府部门、行业从业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更好了解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提供了权威参考。
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正在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迈进,智能体、多模态模型、世界模型等技术突破正在推动整个行业向AGI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开源生态的繁荣,人工智能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