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领跑经济增长,前三季度多省市增速亮眼

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9.0%,上海AI制造业增长12.8%,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5.2%,增速较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升0.2和0.4个百分点。在全国经济稳步回升的背景下,有9个省市经济增速跑赢或持平全国水平,其中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动能表现尤为亮眼。
各地公布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普遍高于同期GDP增速。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9.0%,上海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延续两位数增长态势,彰显了数字经济强劲的领跑能力。
01 经济大省展现韧性,数字经济贡献突出
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下,经济大省展现出抗压耐压的韧性和应变破局的能力。多项主要指标增速逆势回升,尤其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北京市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上海市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
浙江省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1.6%和10.6%。安徽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比上半年加快4.2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2%。
02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注入了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并带动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飞速发展。
在上海,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3.4%。在北京,前三季度高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6%,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6%、17.3%。
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经济大省和制造大省发展的核心引擎。前三季度,山东汽车、铁路船舶、电子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0%、14.9%、16.6%;广东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0%、11.0%、7.8%。
03 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落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在北京,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0.7%。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62款,占总备案比重近三成,数量居全国首位。大模型客户端用户稳居国内第一,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持续领先。
在浙江,1-8月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12.9%和11.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以云存储、云计算等服务为主的互联网数据服务同比增长33.4%。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成电路制造、机器人制造、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21.7%和69.8%。
04 区域竞争格局形成,各地加快布局数字经济
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体现在各地的发展数据中,一系列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机器人发展成绩最为亮眼。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制造业同比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同比增长11.3%;广东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7%、15.2%、44.8%、40.3%;北京市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9.6%。
浙江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5.6%;四川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8.1%;湖南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0.7%。这些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深度转型的缩影。
数字经济也成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今年以来各地接连发布行动计划、发展规划,抢抓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湖北省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江苏省提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提出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福建省提出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政策落地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各地在数字经济赛道上的竞争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