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AI行业隐忧:巨头800亿美元投入背后的资源低估与融资循环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1-04
摘要:科技巨头每季度投入近8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但8VC创始人乔·朗斯代尔揭露行业秘密:企业高管们正在系统性地少报资源需求,导致每3-6个月就需要重新融资的循环困境。美东时间10月30日,风险投资公司8VC创,AI行业隐忧:巨头800亿美元投入背后的资源低估与融资循环

 

科技巨头每季度投入近8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但8VC创始人乔·朗斯代尔揭露行业秘密:企业高管们正在系统性地少报资源需求,导致每3-6个月就需要重新融资的循环困境。

美东时间10月30日,风险投资公司8VC创始人乔·朗斯代尔在接受采访时抛出震撼观点:AI企业高管们正在有意淡化其实现目标所需的真实资源规模。这位PayPal前实习生、Palantir联合创始人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害怕吓跑投资人,企业公开披露的资金和能源需求远低于实际需要。

与此同时,谷歌、Meta和微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三家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已接近800亿美元。一方面是企业少报需求,另一方面是实际投入持续飙升,这种矛盾现象揭示了AI行业表面繁荣下的深层隐忧。

01 资源低估的行业现状

朗斯代尔的批评直指AI行业的一个系统性现象:企业高管为吸引投资,普遍刻意低估资金和能源需求。这位管理着超过60亿美元资金的投资人指出,这种策略导致企业陷入“短期融资循环”,每三到六个月就需要重新寻求资本与能源支持。

真实的资金需求规模令人咋舌。数据显示,全球AI初创公司在2025年已吸引1927亿美元风险投资,其中68.5%流向基础模型平台。这些企业的资金消耗速度远超预期,与公开披露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能源消耗的结构性矛盾同样被低估。2025年AI算力用电量突破2000亿度,相当于川渝地区全年用电量的一半。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8000亿度,但企业仍倾向于淡化能源依赖问题。

朗斯代尔职业生涯始于PayPal实习生,期间结识了彼得·蒂尔和埃隆·马斯克,并与蒂尔等人联合创立了Palantir。基于其在科技和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他认为行业普遍低估了AI领域的真实资源需求。

02 科技巨头的投资狂潮

与朗斯代尔的警告相呼应的是,科技巨头正在AI领域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投入。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谷歌、Meta和微软在AI基础设施上花费了近800亿美元。

谷歌CEO皮查伊将支出增加归因于云端需求上升,而Meta的扎克伯格则表示公司正“积极加码”,在“超级智能”竞赛中加快步伐。为支持AI扩张,Meta近期发行了300亿美元公司债,而甲骨文等企业也通过类似方式融资。

这些投资方向高度一致,全部指向AI基础设施建设。从阿里巴巴的3800亿元AI基建计划,到英伟达向OpenAI的1000亿美元投资意向,全球科技巨头正在掀起一场AI基建竞赛。

然而,市场对这种巨额投入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SLC Management董事总经理Dec Mullarkey警告称:“投资者担心,争相抢占市场主导地位可能会导致过度支出。科技泡沫将让早期投资者损失惨重”。

03 融资循环与行业风险

朗斯代尔描述的状况揭示了一个行业困境:高管的“资源低估策略”导致企业陷入恶性融资循环。PitchBook数据显示,2025年AI初创公司的融资轮次间隔已缩短至历史低位。

这种循环的具体表现为:企业低调起步→吸引初期投资→快速消耗资源→再次融资。部分企业甚至通过循环交易维持表面增长,如报道提及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的计划,这种模式加剧了系统性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仅5% 的AI项目实现可衡量收益。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巨额投入,若无法转化为利润,可能重蹈互联网泡沫覆辙。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AI在实际应用中也遭遇挫折。在员工规模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中,AI应用比例从6月的15%峰值回落至8月底的约11%。这种回落表明企业正在重新评估AI的实际价值。

04 朗斯代尔的投资哲学与行业出路

面对行业乱象,朗斯代尔提出了差异化的投资策略。他表示更关注能开发出“具有经济效益”和“具有盈利能力”的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公司。

8VC的投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应用上。例如,其投资的Bedrock Robotics专注于建筑自动化,通过AI优化土方工程效率;Outset则通过智能工具革新企业用户研究流程。这类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可量化的投资回报率。

朗斯代尔强调:“我正在实体经济中创建很多公司,这些公司正在提高生产力”。这与追逐“通用AI”概念的传统VC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注重规模和市场份额而非盈利能力。

对于能源消耗问题,8VC可能优先投资绿色计算技术。例如,Car-RAM架构可将AI计算能耗降低千倍,这类技术不仅符合环保趋势,还能降低企业长期运营成本。

朗斯代尔的观点反映了行业的结构性分化:基础模型领域由巨头主导,资源密集型竞争不可避免;而垂直应用领域则需深耕场景,通过“AI+行业”实现盈利。

05 泡沫争论与未来走向

AI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泡沫质疑。一方面,科技巨头持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实际应用和回报仍不明朗。

支持者认为,当前投资是必要的长期布局。Databricks首席执行官古兹表示,虽然AI一度被过度炒作,但越来越多的客户正从AI代理和其他AI驱动的服务中获得实际收益。该公司年收入已实现50%的增长,达到40亿美元规模。

反对者则指出令人担忧的迹象。普瑞托利安资本的卡珀曼认为,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及AI领军企业计划在一年内投入巨额资金建设AI数据中心,导致未来十年中每年需额外产生400亿美元收入才能覆盖其折旧成本。

瑞银在投资展望中提出,AI带来的经济机会巨大。以全球约10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估算,若假设约三分之一的任务可实现自动化,这些任务的劳动成本占比约一半,且AI供应商能获取其中10%的价值,则每年潜在的AI收入机会将高达约1.5万亿美元。

在这场争论中,朗斯代尔的警告实质是呼吁行业回归“技术-商业”双轮驱动,而非单纯依赖资本堆砌。他认为,只有正视资源需求的真实性,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重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当朗斯代尔指出AI行业存在系统性的资源低估时,他揭示了表面繁荣下的真实挑战。科技巨头每季度800亿美元的投入令人瞩目,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投资能否产生实际回报。

AI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依赖资本堆砌的“融资循环”,还是转向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朗斯代尔的警告可能成为行业回归理性的转折点,但转变需要时间,而时间正是烧钱行业最稀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