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中国机器人广交会秀硬核实力:从“机械臂”到“智能同事”的华丽蜕变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0-30
摘要:在第138届广交会上,一台筋膜按摩机器人前排起长队,沙特采购商仔细查看机械臂细节,尼日利亚客商体验后赞叹“前所未见”。中国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2025年10月15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参展商数量超过3.2万家,创下历史新高。本届广交会延续了服务机器人专区,汇聚了46家领,中国机器人广交会秀硬核实力:从“机械臂”到“智能同事”的华丽蜕变

 

在第138届广交会上,一台筋膜按摩机器人前排起长队,沙特采购商仔细查看机械臂细节,尼日利亚客商体验后赞叹“前所未见”。中国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

2025年10月15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参展商数量超过3.2万家,创下历史新高。本届广交会延续了服务机器人专区,汇聚了46家领先的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各类尖端产品。

从能爬35度陡坡的机器狗,到实现精准按摩的筋膜机器人,再到完成全自动咖啡制作的的服务机器人,中国制造的机器人以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展现出中国智能制造的创新活力与全球吸引力。

01 展会盛况:机器人专区成为全场焦点

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展览规模达4200平方米,成为展会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46家行业优质企业集中展示了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一系列前沿产品,覆盖了生产生活各个场景。

展会现场气氛热烈,境外采购商对中国机器人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沙特阿拉伯采购商蒙塔萨尔·阿尔贝沙尔被越疆科技的筋膜按摩机器人吸引,详细查看产品细节并索要资料,已开始与中国企业洽谈合作。

越疆科技品牌经理李嘉贤表示,筋膜按摩机器人提供15分钟现场体验服务,“从早到晚都没停过”,外国采购商体验热情高涨。尼日利亚采购商纳齐夫·巴拉·哈迪思体验后感慨:“我觉得很舒服,在其他国家,我从未见过类似的产品”。

不仅服务机器人受欢迎,工业机器人同样表现亮眼。视源股份展示的机器狗能轻松爬上35度斜坡,在草地、碎石和沙地表面平稳运行,成为展会“明星”。多款硬核产品的集中亮相,直接带动了现场成交,有企业开幕第一天就完成三单交易,包括陪伴机器人和唱歌跳舞机器人。

02 技术亮点:智能水平显著提升

本届广交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展现出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视源股份的机器狗得益于公司自研的人工智能算法,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越疆科技的筋膜按摩机器人则搭载了AI技术,能识别人体的筋膜结构,实现精准按摩服务。

在工业应用领域,广州本土企业视源股份展示了全链条技术布局,涵盖商用清洁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智能柔性机械臂及具身操作算法平台。其商用清洁机器人凭借“小体积+低噪声”特性,成为海外市场的“热门款”,已进入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市场。

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布的越障幕墙清洁机器人凌云Y3,是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高空·越障”幕墙清洁机器人,可轻松跨越20厘米左右的障碍物,将应用场景范围提升约40%。这一技术创新为高空清洗行业提供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智能化的另一表现是多机协同作业能力。在越疆科技展区,咖啡制作机器人实现从扫码下单、接取咖啡到自动清洗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这种完整的服务链条体现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业能力。

03 企业表现:本土品牌彰显创新实力

本届广交会上,广州本土企业成为机器人展区的重要力量。视源股份机器人系列产品首次集体亮相,展示了从核心部件到顶层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布局。

越疆科技则将机器人与民生服务场景深度结合,展示了筋膜按摩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多款产品。该公司品牌经理李嘉贤透露,越疆科技今年在海外市场增长强劲,出口增幅超过50%,产品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位居中国协作机器人出口量榜首。

佛山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亮相机器人展区。广东冠能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带电接火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3000多张专业图像持续训练,剥线和接线成功率已高达99%。该公司上半年通过广交会实现的出口额达200万元,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汇博机器人集团展示了最新款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在智慧超市演示区流畅完成识别、抓取、递送等一系列动作。该公司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布局,今年出口预计增长65%左右。

04 海外影响:中国机器人加速走向全球

广交会上的火热场景是中国机器人出海势头迅猛的一个缩影。多家参展企业透露,近年来海外业务增长亮眼。凌度智能预计2025年出海营收增长40%以上,其高空清洗机器人凭借突出的节水特性,在中东市场备受青睐。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源自完善的产业链优势。越疆科技品牌经理李嘉贤指出:“中国具备完备的产业链配套,机器人产业链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体系,智能机器人可以快速迭代优化”。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中国机器人正在汽车、电子、金属机械、家庭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海关总署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4.9%,机器人正成为我国出口的新亮点。

05 产业背景: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驱动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我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4年市场销量达30.2万套。

在产业布局方面,北京、上海分别成立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均成立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集聚区域产业优势力量,推动技术共享与联合攻关。

从市场需求看,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机器人产业带来广阔空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6.88万台(套),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出货量占比高达84.7%,规模优势明显。

06 未来展望: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跨越

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成熟,企业出海战略正从单纯“走出去”向深度“融进去”转变。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律和政策环境差异,中国企业正通过本地化适配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为日本市场专门设计了体形小巧、穿行灵活的送餐机器人,能穿过最窄49厘米的通道,语音系统也换成日语。这种深度本地化策略使中国机器人能更好融入海外市场。

技术驱动将继续是中国机器人海外拓展的关键。南京埃斯顿公司凭借融合AI技术的自动化生产机器人,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取得显著进展。牧星机器人则通过物流机器人和创新分拣系统,凭借前沿技术创新在日本市场扎根。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机器人有望在更多复杂场景中替代人工,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从简单的场景化服务到高精度工业操作,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应用潜力,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不仅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观察中国产业升级的晴雨表。本届广交会上机器人专区的火爆场景,印证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市场认可。

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随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中国机器人有望在全球市场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智造”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