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交通

军转干部的 “智慧交管” 答卷 —— 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福州交警徐志慧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9-10
摘要:从军营到警营,14年初心不改;从规范管理到智能革新,他用科技为城市交通“舒筋活络”;从解决“停车难”到战疫保通,他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心头。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徐志慧,这位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评“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军转干,军转干部的 “智慧交管” 答卷 —— 记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福州交警徐志慧

 

从军营到警营,14 年初心不改;从规范管理到智能革新,他用科技为城市交通 “舒筋活络”;从解决 “停车难” 到战疫保通,他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心头。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徐志慧,这位荣立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4 次,获评 “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军转干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的军转干部,用担当与创新,在福州交通管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从 “新兵” 到 “行家”:以规范立根,筑牢交管基石

2007 年,徐志慧告别军营,成为福州市公安局车管所的一名 “新警”。面对车辆查验这一全新领域,他带着军人 “啃硬骨头” 的韧劲,对照公安部规范自学摸索,仅用一年就编制出《车辆查验工作手册》。这本手册首次统一了福州车辆查验标准,让 “什么车要查、怎么查” 有了明确答案,工作效率提升 40%,至今仍是全市交警系统的 “工作指南”。

2010 年调任交警支队科研设施大队后,徐志慧发现福州城区交通设施 “乱象”:标志标线不统一、信号灯配时随意,出租车甚至找不到临时停靠点。他带着团队用一周时间熟记全城路网,出台《市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办法》《交通信号灯建设标准》,一口气整改不规范标志 1000 余面、信号灯 3900 组,重新施划标线 120 万平方米。更让人暖心的是,他本着 “能设尽设” 原则,新增 1200 多个出租车临时泊位,让 “的哥” 们终于有了 “歇脚点”。

为管好这些设施,他创新开发 “福州城区交通安全设施管理系统”,给 4 万个标志杆件装上电子标签,精准定位到警用地图实行分类管理。这一做法被公安部交管局点赞,成为全国交通设施精细化管理的范本。

以科技破局:打造全国领先的 “智慧交管” 模式

“交通管理不能只靠‘人海战术’,得让科技‘站岗放哨’。” 徐志慧深知,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科技创新是关键。

2016 年,他牵头组建的福州市智能化交通信号灯管控平台正式运行,让福州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交通信号灯 100% 中心联网联控的城市。更难得的是,他主导制定《城市信号灯配时原则和标准》,让信号灯配时有了 “福州规范”,路口通行效率平均提升 25%。

针对乱鸣喇叭、滥用远光灯这两大交通顽疾,徐志慧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抓拍系统。通过声学定位、图像识别技术,系统能精准锁定违法车辆,让 “隐形违法” 无所遁形。这项技术后来在全国推广,成为治理交通陋习的 “利器”。

2017 年,看到群众在交管窗口 “排长队”,他又推出 “福州交警” APP,整合占道施工报备、违法处理等 21 项服务。如今,APP 注册用户超 108 万,累计服务 3321 万人次,分流了线下窗口 90% 以上的工作量,“指尖办事” 成了福州群众的新习惯。

在他推动下,福州还建成全省首个 “重点车辆管理平台”,对 6.5 万辆危化品车、校车等实时预警,隐患处置时效从 24 小时压缩至 4 小时。

为民底色:把 “急难愁盼” 变成 “满意清单”

“从群众角度想问题,才能把事办到心坎上。” 这是徐志慧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9 年,货车司机反映进城审批繁琐,他立刻推出 “网上告知即可通行” 举措:系统自动规划路线,无需人工审核,惠及 1600 多家企业、近 10 万辆货车,成为全国货车通行管理的创新样本。

2020 年初疫情来袭,他牵头值守 67 个防疫检测站,400 余名警力科学布岗,用大数据精准排查重点车辆,做到 “逢车必查、逐人必检”。同时,他打通与卫健、交通部门的联动通道,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民生物资、医护人员运输,用 “严管控” 与 “暖服务” 筑牢防疫防线。

今年 5 月,针对 “停车难”,他推出 “夜间支路单侧停车”“校园高峰即停即走” 等举措,仅两个月就新增临时泊位 8000 多个,家长接送孩子不再 “绕圈找位”,居民夜间停车不再 “四处打转”。

从军营到警营,徐志慧始终带着军人的硬朗与赤诚;从纸笔规范到智能平台,他用创新让交通管理更 “聪明”;从解决一个个 “小问题” 到构建 “大交管” 格局,他把 “人民满意” 作为永恒坐标。这位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用 14 年坚守证明:无论是穿军装还是警服,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