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织就安全网:青银高速薛公岭路段的科技治险革命
在山西吕梁山脉的褶皱深处,青银高速薛公岭路段曾是令司机胆寒的"死亡坡道"——30公里路程垂直落差达750米,每公里相当于从8层高楼俯冲而下。作为连接晋陕的能源运输大动脉,这里日均车流近2万辆,货运高峰时货车占比超60%,持续刹车的灼热与路面抛洒物的隐患,让过往司机的手心常年浸满冷汗。然而如今,这段曾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十大危险路段"的高速,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事故率同比下降46%,更创造了连续两年"零死亡"的纪录。这场蜕变的背后,是山西高速交警与海康威视联手打造的"AI+大模型"安全防控体系,重新定义了山区危险路段的管理范式。
## 险途重生:从人工巡查到智能感知的跨越
薛公岭路段的危险与生俱来。西接陕西榆林、东连山西太原的特殊区位,使其成为煤炭运输的咽喉要道,而750米的垂直落差让货车制动系统面临极限考验。2018年至2020年,该路段年均事故达492起,八盘山隧道曾因高风险被省政府挂牌督办。"最怕遇上路面煤疙瘩和突然逆行的车辆,在这种坡道上哪怕一秒钟的反应延迟都可能致命。"常年往返晋陕的货车司机张师傅的感叹,道出了无数司机的心声。
传统管理模式难以突破困境。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六大队教导员贾庆峰回忆:"过去系统对逆行的识别准确率仅21.05%,大量误报让人工复核不堪重负。"2023年的一起匝道逆行事故至今令人后怕——因系统误报延迟,等民警人工筛查发现时,后方车辆已紧急避让造成连环剐蹭。彼时,170公里路段的安全管控全靠民警轮班巡查,视觉疲劳导致的漏检误检时有发生,恶性事故难以根本遏制。
转折点始于2024年海康观澜大模型的引入。这套基于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融合技术的智能系统,将12类交通事件的平均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8%,其中逆行和车辆抛锚识别更是实现100%精准度。通过在重点路段部署雷视一体摄像机和边缘计算单元,系统能实时分析预警日均600余条警情,相当于为每公里路段配备了7×24小时不间断的"电子巡警"。
技术突破源于算法的针对性优化。海康威视观澜大模型采用MoE(混合专家技术),针对山区高速常见的强逆光、团雾等复杂场景进行专项训练,有效抑制树木阴影、雨水反光等背景干扰。对于货车司机最忌惮的煤块、碎石等抛洒物,系统通过小目标增强算法,可识别直径仅5厘米的异物,较传统模型灵敏度提升3倍。这种"定制化"的智能,让曾经的"视觉盲区"变成了"感知特区"。
## 智慧中枢: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闭环
在山西高速指挥中心的巨型屏幕上,薛公岭路段的实时路况以数字孪生形式动态呈现——每辆车的位置、速度甚至货车制动温度都清晰可辨。这个融合了30余处卡口监控、12处电子显示屏和14公里雾区防撞引导设备的"智慧中枢",正是风险防控的神经核心。
系统构建起"5秒发现-5分钟处置"的黄金闭环。当2024年某隧道内大货车停留事件发生时,大模型在5秒内自动报警并定位;5分钟后货车出现明火,系统立即联动路面声光设备预警,指挥中心同步调度最近警力。这种响应速度较传统人工巡查提升80%,次生事故发生率降低30%。"现在点击事件详情,周边警力分布、设备状态一目了然,处置指令一键下达。"高速一支队"情指行"专班民警张伟展示着指挥平台的协同功能,抛洒物从发现到清理的时间已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恶劣天气管控更显科技威力。针对秋冬季频发的团雾天气,山西高速交警联合海康威视构建了"气象感知-智能预警-设备联动"的全链条体系。沿线路侧布设的气象站每5分钟更新一次数据,当能见度低于500米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响应:雾区防撞引导系统开启红蓝交替警示灯,可变限速标志从80km/h逐级降至40km/h,同时通过导航APP向过往车辆推送预警信息。这种"科技降速"机制,使团雾天气事故率下降62%。
贾庆峰主导构建的"三道防线"综合管控系统,则将智能防控延伸至全路段。第一道防线设在省界卡口,通过车牌识别筛选超限超载车辆;第二道防线覆盖服务区,利用近场监测系统检查货车制动状态;第三道防线位于收费站出口,实现违法车辆精准拦截。这种"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控,使重点车辆违法查处率提升至92%,从源头减少了风险隐患。
## 体系重构:六位一体模式下的科技赋能
薛公岭的蜕变绝非单一技术的功劳,而是"六位一体"管控模式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这套由贾庆峰团队探索的管理体系,通过"摸底到位、管控到位、宣传到位、科技到位、清患到位、联动到位"的系统设计,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科技到位"原则指引下,硬件升级与算法优化同步推进。30余处高清卡口实现车牌识别准确率99.7%,12套语音播报系统可针对不同车型推送定制化警示信息,14公里雾区防撞引导设备形成全天候可视通道。这些设备与大模型系统的无缝对接,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在青银高速吕梁段平安示范路创建中,民警们绘制的电子地图精确标注每处隐患点,使AI预警与人工巡查形成互补。
"联动到位"机制则打破了部门壁垒。通过与气象部门共建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实现降雨、能见度等数据的实时共享;联合路政部门建立抛洒物快速清理专班,确保AI发现的隐患15分钟内到场处置;协调运输企业安装车载终端,将预警信息直接推送至驾驶舱。这种跨部门协同,让技术效能得到最大释放。
科技赋能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改善,更有管理模式的革新。系统自动生成的《路段风险热力图》,使警力部署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重点时段的警力投入精准度提升40%。AI分析的违法高发时段数据,帮助执法部门制定弹性勤务计划,非现场执法占比从35%跃升至78%。对于基层民警而言,科技手段将他们从繁琐的视频巡查中解放出来,更多精力可投入到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中。
夕阳下的薛公岭路段,货车队列平稳驶过连续弯道。指挥中心大屏上,事故率同比下降46%的红色数字格外醒目。从"全国十大危险路段"到"平安文明示范路",薛公岭的转型印证了贾庆峰的信念:"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织就安全网的有力帮手。"当AI大模型与六位一体管理模式深度融合,不仅让这段险途焕发新生,更为全国山区危险路段的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山西方案"——在这里,每一次精准预警、每一次快速处置,都是科技守护生命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