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中国发布标准化十大成果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
十大功能场景破解应用难题,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划定安全红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年10月18日,为期三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在北京闭幕。本次大会以“汇智聚能,网联无限”为主题,汇聚了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在线参会观众超过2100万人次,展示了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大会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十大成果》《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等重要文件,并启动了 “车路云一体化”中外车企协同开发测试行动(2026) 。这些成果为产业发展明晰了规范化路径,为安全监管构筑了坚实屏障。
01 十大功能场景,破解应用难题
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是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的发布。这一成果提炼出十大功能场景,为智慧公交、无人配送、城市物流等系统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撑。
这十大功能场景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服务,针对恶劣天气、视线受阻条件下信号灯识别难题;交通事件信息预警,在突发事件时实时发送预警信息;协同式弱势交通参与者避撞,保障行人、非机动车等安全;以及协同式自动紧急避撞、协同式车辆汇入汇出、交通管控信息服务等。
“车路云一体化”可理解为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我国是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践行这一技术路线的国家,已有20个城市(联合体) 参与了相关试点工作。
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持续开展测试,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骤雨等复杂出行场景中表现稳定。其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总数达33个,能够实现全场景、全工况的精准感知识别。
02 标准化十大成果,构筑产业底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大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十大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发布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近百项,支撑了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
在安全标准方面,已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整车安全、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为产业发展划定了“安全红线”。这三项标准包括《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和《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安铁成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工作是从2015年起步,历经十年的系统推进,系统性构建了开拓、引领、强基的标准化进阶的路径”。这些成果不仅是阶段性总结,更是推动产业面向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
在参与国际化标准体系建设中,我国专家还牵头制定了多项ISO及联合国法规标准,推动 “中国标准”深度融入全球体系。
03 网络技术路线图,明确发展路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大会上发布了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 。这一路线图系统性规划了到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
《路线图》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多技术协同的综合网络体系,全面支持车辆多业务连接需求。具体目标包括:我国乘用车新车5G渗透率将达到95%,蜂窝车联网直连通信能力渗透率达到30%。
在传输性能方面,5G/5G-A网络可实现50毫秒、100毫秒的传输时延保障。这些技术指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车联网部高级工程师鲍叙言表示:“我们坚持标准先行,重点优先研制了车云、云云数据接口、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标准,来推动跨区域的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透露,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即将发布施行《“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并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04 产业规模提升,应用深入拓展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正在快速提升。2025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量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58%,5G和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
示范规模稳步扩大,全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正加快推进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1万张。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制定发布系列重点标准,加强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工智能技术已从“锦上添花”的技术选项,升级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系统开始进入工厂,提升了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的效能;AI技术实现了零部件库存的动态调整,显著增强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韧性。
05 政策护航,筑牢发展底座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智能终端,安全监管变得尤为重要。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质量和可靠性标准体系,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要求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要研究制定 “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远程升级(OTA)活动等。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强调:“面向未来,要加快打造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部将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闭幕式上表示,北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 “创新友好、场景丰富、政策开放”的产业生态。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拐点。大会闭幕式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强调,北京将打造“创新友好、场景丰富、政策开放”的产业生态。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案的成熟和十大功能场景的推广应用,将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