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未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汇聚创新声音,AI赋能产业新生态
大算力芯片批量上车,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60%,十大“车路云一体化”场景破解应用难题,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
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以“汇智聚能,网联无限”为主题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大会汇聚了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现场代表及超2100万人次在线观众,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新亮点与新机遇。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提高技术成熟度、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
01 AI赋能,从技术选项升级为核心变量
人工智能已从“锦上添花”的技术选项升级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变量。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批量上车,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运营管理到市场服务,AI正为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人形机器人等进厂打工,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提升生产效能;AI动态调整零部件库存,有效提升响应速度和供应链韧性;基于车辆多元数据可实现故障预警和智能诊断;千人千面的精准服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25年1—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量达775.99万辆,渗透率为62.58%,5G和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示范规模稳步扩大,全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正加快推进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
02 应用落地,车路云一体化破解行业难题
本次大会上,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阶段性成果发布,十大功能场景的研发和应用将为智慧公交、无人配送、智慧出行乘用车、城市物流等系统商业化落地提供有效支撑。
针对恶劣天气、视线受阻等条件下信号灯识别难题,通过智能化技术发送预警及引导信息,提升行驶安全;交通事故或地质灾害突发时,实时发送事件类型、位置及影响范围等预警信息,提升车辆的感知与响应能力。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中腾解释说:“‘车路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依托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通过车端、路端、云端数据实时交互让驾驶更安全、更高效”。
在滴滴自动驾驶展台,智能沙盘展示的全无人Robotaxi运营场景引人注目。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我们致力于运用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推进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产品应用”。滴滴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总数达33个,能实现全场景、全工况感知识别。
03 政策护航,筑牢安全发展底座
与会嘉宾强调,智能网联汽车从机械产品进化为智能终端,但无论产业如何转型,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质量和可靠性标准体系,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要求。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工作从2015年起步,历经十年系统推进,已累计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88项,系统性构建了标准化进阶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指出,要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远程升级(OTA)活动。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面向未来,要加快打造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部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十五五”主攻方向,即将发布《“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试验场”走向“开放路”。
未来,随着“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的深入和AI技术的持续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将为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