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周刊:芯片自主突破与全球算力竞赛加速,中科蓝讯RISC-V架构赋能“中国芯”
2025年10月第一周,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迎来新进展。
芯片国产化突破:中科蓝讯RISC-V架构实现高性能音频芯片自主可控
中科蓝讯基于RISC-V架构自主研发的高性能CPU内核,开发出比市场使用通用处理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优功耗的音频芯片。该公司IP基本自研,自主可控能力高,可快速进行产品技术迭代,以适配市场的发展需求。
在技术细节方面,中科蓝讯已经突破了实时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AI ENC降噪技术、开放式耳机低音增强技术等行业重点方向技术,同时功耗已低至4mA,可大幅增大音频产品的续航时间。公司中高阶系列芯片采用CPU+DSP+NPU的多核架构,可满足音频类各种AI算法的应用开发,可很好地连接到云端,以使用云端的大模型AI能力,同时支持Hi-Res及Hi-Res Wireless双金标,技术指标跻身国际一流。
作为业内较早采用RISC-V指令集架构作为技术开发路线的芯片设计企业,中科蓝讯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研发与销售,主要供应商包括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知名厂商,确保了供应渠道的稳定。
AI智能体交互革新:谷歌推出Gemini 2.5计算机操作模型
谷歌正式推出Gemini 2.5计算机使用模型,这是一款基于Gemini 2.5 Pro视觉理解与推理能力构建的专用模型,旨在赋予AI智能体与图形用户界面直接交互的能力——就像人类一样进行点击、打字和滚动操作。
在安全方面,谷歌采取了模型内置安全特性和开发者安全控制,以应对滥用、意外行为及诈骗等风险。这一技术的发展预示着AI智能体将能够更自然地融入人类工作流程,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
全球算力布局加速:xAI巨额融资与OpenAI加拿大扩张
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有望融资200亿美元,超出最初计划的融资规模,英伟达是股权投资者之一。本次融资分为约7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和最高125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并将与英伟达图形处理器(GPU)绑定,xAI计划在其位于孟菲斯的“Colossus 2”数据中心使用这些处理器。
同时,OpenAI全球事务首席官Chris Lehane表示,公司有意在加拿大获取数据中心容量,并宣称能够助力加拿大构建主权人工智能能力。公司已在德国、挪威等国宣布多项举措,目前正在加拿大探索类似合作模式。这一系列动向表明全球AI巨头正在加速算力基础设施的全球布局。
量子计算新进展:谷歌收购MIT衍生企业Atlantic Quantum
谷歌量子计算部门宣布已完成对MIT(麻省理工学院)衍生量子计算初创企业Atlantic Quantum的收购,后者团队加入谷歌。Atlantic Quantum专注于开发高度集成的量子计算硬件,该企业的模块化量子芯片堆栈集成技术将帮助Google Quantum AI更有效地扩展超导量子比特硬件,并加速其迈向大型纠错量子计算机和现实世界应用的进度。
产业观察:从硬件底层创新到AI应用生态构建
本周动态展示了人工智能产业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发展态势。中科蓝讯在音频芯片领域的突破体现了中国在半导体设计领域的进步,其基于RISC-V架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凸显了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而谷歌、xAI和OpenAI的动向则反映了全球在AI大模型训练、量子计算和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的激烈竞争。
这些发展共同描绘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图景:芯片自主创新是基础,算力设施是支撑,而智能体交互技术的进步则将推动AI应用更加普及和深入。随着各国和企业加大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