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迎政策东风,“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落地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了包括编制“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在内的四项近期工作举措,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入政策驱动新阶段。与此同时,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招标结果公布,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云平台即将建成,为产业落地提供关键支撑。这一系列动态表明,以“车路云一体化”为代表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正从试点探索走向规模化应用。
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构建人工智能交通创新体系
交通运输部近期工作举措聚焦于构建系统性支持框架。具体包括编制“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为行业提供顶层设计指引;研究完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场景攻关;健全有组织科研机制,探索自动驾驶提升行动;加强高质量标准供给,实施标准提升行动。这些措施旨在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标准制定协同推进的创新生态,呼应了论坛期间上海、重庆、四川共同签订《航运领域数字化转型合作备忘录》所展现的区域协同趋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主任汪林指出,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研发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渗透到交通运输系统各行业。
城市级平台落地深圳,打造全链条监管样板
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项目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预计2025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作为国内首个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全周期管理的城市级政府监管平台,它将提供智慧出行、智慧环卫、无人物流、智慧停车、智慧港区等多元场景服务。该平台的建设体现了车路云一体化从概念验证向实际运营的转变,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样板。项目落地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在真实环境中的迭代优化,助力深圳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体系。
试点城市扩大产业协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20个城市首批入选。10月17日,这些城市发布“车路云一体化”一致行动宣言,标志着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龚进峰表示,2024年至2026年将密集发布多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国家强制和推荐标准,为技术规范和市场准入提供明确依据。标准体系的完善将降低技术不确定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市场前景广阔,产融结合助力技术商业化
券商分析显示,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国联证券预测,在中性预期下,2025年和2030年产业值增量分别达7295亿元和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8.8%。中信证券指出,随着政策端持续推进和产业端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招标建设快车道,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的企业有望获得业务机会。智能化领先的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将成为首批受益者,产融结合将进一步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和场景创新三重驱动加速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不仅将重塑交通运输格局,更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随着标准体系完善和跨区域合作深化,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