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交通

西宁机场T3航站楼启用全国首例三门式自助安检,通行效率提升10倍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9-30
摘要: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部署全国首例三门式自助安检通道,旅客通行速度达到平均4秒/人,比传统人工柜台快8-10倍,标志着青藏高原枢纽机场智能化升级进入新阶段。2025年8月7日,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枢纽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正式投运。新建的T3航站楼不仅体现了"中华水塔,三江溯源"的设计理念,更融合了众多创新科技元素,其中全国首,西宁机场T3航站楼启用全国首例三门式自助安检,通行效率提升10倍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部署全国首例三门式自助安检通道,旅客通行速度达到平均4秒/人,比传统人工柜台快8-10倍,标志着青藏高原枢纽机场智能化升级进入新阶段。

2025年8月7日,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枢纽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正式投运。新建的T3航站楼不仅体现了"中华水塔,三江溯源"的设计理念,更融合了众多创新科技元素,其中全国首例采用三门式设计的自助安检通道成为最大亮点,将旅客通行效率提升了8-10倍。

这一创新是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总投资达107.12亿元,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目标设计。T3航站楼的投运标志着青藏高原的现代化对外开放门户进入新阶段,成为区域旅客集散中心和综合交通核心枢纽。

01 全国首创,三门式设计突破效率瓶颈

西宁机场T3航站楼自助安检区部署的安检验证闸机,是全国民航业首例采用三门式设计的自助安检人员通道。这种创新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机场安检证件核查环节需通过人工柜台逐一确认的方式。

传统安检流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人工核对旅客证件及航班信息,平均每位旅客耗时30~40秒。在航班高峰期,这容易导致大量旅客排队,严重影响机场旅客通行吞吐效率。

海康威视安检验证闸机充分考虑了机场运行的实际需求,对通行场景进行了细致分析和定制化处理。它首创立体三维空间旅客通行行为检测方式,通过精确协调三个自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构建了适应不同旅客通行情况需求的高效通行方案。

02 智能流程,四秒通关的科技奥秘

这套系统的操作流程设计精巧高效。旅客在第一道门刷证件,获取航班信息,确保行程准确。第二道门进行人证复核,信息比对一致就能快速通过,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完成人身和手提行李检查。

即使在通行过程中出现人证不符或其他情况,旅客也无需折返队伍。旁边的侧门就有人工服务,可以快速处理特殊情况,既保证了效率又兼顾了人性化服务。

安检验证闸机采用高可靠性伺服机芯和高密度光幕检测,可实现三维立体检测,精度高,响应快,而且能有效避免尾随,兼顾安全与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旅客的通行速度达到平均4秒/人,通行效率比传统人工柜台快8-10倍。

03 设计理念,中华水塔与三江汇聚

西宁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体现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从空中俯瞰,航站楼外观形似高原精灵——黑颈鹤,呈展翅飞翔之姿。航站楼出发大厅内,三条指廊寓意“三江汇聚”,航站楼主景观“中华水塔”由三条蜿蜒起伏飘带构成。

航站楼内部设置景观雕塑、雪豹气模区,《唐蕃古道》等墙面艺术作品,充分展现青海地方文化特色。出发厅东西两侧设置黑颈鹤、白唇鹿景观雕塑,中间设置雪豹气模区,到港通道墙面设置《唐蕃古道》《在那遥远的地方》5组艺术作品等。

T3航站楼的设计紧紧围绕“中华水塔,三江溯源”这一青海独特地理特质展开。曲面波浪屋面似灵动的水波,层层舒展;蓝绿色幕墙模拟水流,波光粼粼。水滴穹顶与“支流”般错落有致的立柱呼应,生动营造出“水塔”意象。

04 工程挑战,攻克世界级难题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不仅规模庞大,更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青海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小森表示,该工程推广应用10大类31项新技术,创新12项省级工法。

工程成功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等世界级难题,同时实现工期优化与投资节约。金属屋面工程荣获国家级奖项,体现了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青藏高原极度冻融、极端温差的严苛环境,坚持“科技赋能、生态优先”,攻克高原冻胀—热融双重破坏难题。经高原极端大风、强暴雨及低温冰冻实际检验,系统实现零渗漏、零变形、零冰堵,达到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技术目标。

05 智慧机场,一个大脑统一指挥

西宁机场整合构建了机场态势统一感知、运行应急统一指挥、区域链条统一管理的“一个大脑”IOC智慧运控新模式,让技术革新为乘机出行带来便利。

为了展示技术革新为乘机出行带来的便利,青海机场公司建设了“一个大脑”IOC(智慧运行中心),整合机场运控中心、航站楼运行控制中心、机坪运行控制中心及运管委职能,构建起机场态势统一感知、运行应急统一指挥、区域链条统一管理的IOC智慧运控新模式。

在功能布局上,T3航站楼采用“W”形平面设计,由中心区及三条指廊构成,机位数量大幅增加,能够满足宽体客机全品类的停靠需求。旅客在T3航站楼乘坐飞机将更加便捷高效,这里设有4个值机岛、80个值机柜台,其中16个为自助值机柜台,为旅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06 综合交通,无缝衔接的枢纽体验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包含17.3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与T3航站楼无缝衔接,集航空、公路等综合交通于一体,进一步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投运后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机位数由34个增至75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保障需求,货邮保障能力由4万吨提升至12万吨。这一扩容显著提升了西宁机场的集疏运能力和综合服务效能。

T3航站楼正式投运后,所有进出港国内航班将在T3航站楼运营,原T2航站楼将暂停使用,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班将继续在T1航站楼运营。这一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机场运营流程,提升了旅客体验。

07 未来展望,智慧机场的青海模式

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中,海康威视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与机场综合安防各个流程深度整合,为西宁机场的智慧机场建设提供了坚实助力。未来,海康威视也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助力更多机场及交通枢纽的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青海省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难度高。青海机场公司协同参建单位,坚持创新驱动、技术赋能,深化智慧引领、精益建造,深度运用BIM技术,精准模拟优化工序,实现工期优化与投资节约,相关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项。

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局长孙剑岷表示:“三期工程投运后,西宁机场作为青藏高原的现代化对外开放门户,将成为区域旅客集散中心和综合交通核心枢纽。”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投运不仅是青藏高原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民航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全国首例三门式自助安检通道的成功应用,为全国机场提供了效率提升的新方案,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提升旅客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随着T3航站楼的正式运营,西宁机场将进一步发挥青藏高原枢纽机场的功能,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航空枢纽,为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