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号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多家子企业取得无人机运营合格证
在2024年10月14日举办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中国通号独立非执行董事姚桂清透露,公司多家子企业已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预计低空经济相关业务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作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中国通号近期在低空经济领域动作频频,已与南京、苏州、合肥、广州、成都等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布局与组织保障
中国通号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公司在总部层面成立了战略新兴产业事业部,统筹推进战新产业战略落地,加强相关技术攻关。这一组织架构调整体现了公司对新兴业务领域的高度重视,为低空经济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政策大力支持。2024年1月1日,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生效,明确规定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飞行活动的单位,应当先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签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方可从事经营性航空飞行活动。中国通号把握政策机遇,积极推进资质获取,为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业务阶段与市场预期
尽管布局积极,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通号的低空经济业务板块目前仍处于初期探索和市场推广普及阶段。真正体现在具体业绩上,大概率要等到2025年甚至以后一段时间。这表明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业务,从布局到产生实质性业绩贡献需要一定周期,投资者需保持合理预期。
行业分析显示,低空经济正迎来快速发展期。2025年3月,中国民航局向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中国低空飞行开启"载人时代"。这些行业动态为中国通号相关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行业环境。
传统业务表现与转型动力
2024年上半年,受全国招标总量同比下滑影响,中国通号业绩出现下滑。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5亿元,同比下降14.33%;实现净利润15.99亿元,同比下降12.32%。业绩变化主要源于工程项目收入有所减少,公司正聚焦发展主线任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轨道交通市场,中国通号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占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40%左右市场份额,参与北京、上海、深圳等5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集成、产品、施工项目。针对城市轨道订单变化,姚桂清表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将保持较大强度,新建市域快轨比重逐年增大,已成为新的建设增长点。
更新改造项目方面,随着国家持续推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早期投运的城轨线路更新改造、升级改造、扩能改造等工程加速实施,总量将逐年递增。这为中国通号传统业务提供了持续的市场需求。
管理团队调整与战略延续
近期,中国通号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楼齐良因工作职责调整,辞去公司总裁职务,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务。公司表示,总裁辞任事项不会对正常运作及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将积极推进总裁选聘工作。这一管理团队调整有望为公司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通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体现了传统交通基础设施企业向新兴技术领域拓展的战略方向。通过"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的双轮驱动,公司有望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