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全球专家共议AI发展新格局:中国成人工智能生态重要驱动力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0-14
摘要:从硬件制造到场景应用,从技术突破到治理框架,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的基本规则。当地时间10月7日黄金时段,意大利ClassCNBC电视频道大型访谈栏目《远航》推出人工智能主题特别节目,聚焦人工智能在全球经济中的驱动作用与,全球专家共议AI发展新格局:中国成人工智能生态重要驱动力

 

从硬件制造到场景应用,从技术突破到治理框架,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的基本规则。

当地时间10月7日黄金时段,意大利ClassCNBC电视频道大型访谈栏目《远航》推出人工智能主题特别节目,聚焦人工智能在全球经济中的驱动作用与治理挑战。节目邀请了欧洲议会议员贝尼菲、欧洲人工智能、数据与机器人协会会长吉拉尔迪、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主席阿特金森以及中国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刘少山等多位专家展开对话。

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国际竞争版图的关键力量。从制造业、交通、能源到医疗、教育,AI的深度应用正在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01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定位

在全球AI竞赛中,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强劲的创新能力与积极的政策引导,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生态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之一。中国专家刘少山在节目中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协同发展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刘少山介绍:“在过去十年,随着智能电动车革命的到来,中国发展出了一条高度复杂而成熟的供应链,这个体系与机器人行业的需求完美契合。从零部件的角度看,中国已处于全球领先;在应用层面,这一点更为明显。”

中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在AI领域投资1400亿美元,展现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在硬件制造、系统集成与场景应用上均处于领先位置:从送餐机器人到智能物流无人机,从工业制造到智慧城市,中国AI的现实应用正以极快速度落地。

欧洲人工智能、数据与机器人协会会长吉拉尔迪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化方面展现出极强的执行力和产业协同能力。她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其影响将深刻重塑全球的创新逻辑与经济结构。

02 全球AI多极化格局形成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主席阿特金森在发言中肯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崛起。他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多中心AI发展格局,美国、中国、欧洲各具优势。

阿特金森强调:“中国拥有真正的优势,尤其在人工智能的物理应用领域,这是美国相对较弱的部分。”他认为,中国以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场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使其在工程化和实际部署层面走在全球前列。

当前全球AI产业的竞争焦点正从算法突破转向实际落地。吉拉尔迪指出,中国在政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层面的落地能力上均表现突出。从大型语言模型到机器人技术,再到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中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化布局。

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化也反映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同时垂青AI领域研究者的趋势,这表明AI已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而是成为推动多学科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

03 人工智能治理的平衡之道

在人工智能治理与监管方面,多位专家指出中国在监管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欧洲议会议员、《人工智能法案》主要发起人贝尼菲表示,欧洲率先通过AI相关法案,是全球首个全面、系统地规范人工智能风险的立法尝试。

但贝尼菲同时强调,欧洲的竞争力不能仅依赖监管层面,还要在创新上具备竞争力,在资本整合、科研投入和创业扶持等方面形成合力。他提到,欧洲应从国际经验中吸取启发,通过培育产业生态、完善教育与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治理与创新的相互促进。

吉拉尔迪从行业角度印证了这一观点。她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监管体系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并未让企业创新受到过度限制。相反,这种制度安排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激励,促使企业在合规框架下加速研发与应用落地。

吉拉尔迪认为,这种模式兼顾了安全与效率,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中国的实践表明,监管并不必然成为创新的阻力,只要监管机制能够及时适应技术演进,就可以成为创新的助推力量。

04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重塑

节目还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刘少山介绍说,中国已率先启动 “AI+教育”战略,将人工智能知识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推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并在高等院校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不仅关乎技术创新,更关乎社会结构的适应与转型。通过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一代,能够为未来劳动力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未雨绸缪的布局,有助于缓解人工智能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促进人力资源与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阿特金森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全球劳动力的影响。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并不会简单地取代人类工作,而将推动就业结构的重塑。

阿特金森指出,把人工智能视为摧毁就业的“海啸”是误导性的,中国在AI的推广过程中就展现出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多是在创造新的岗位类型,而非单纯替代旧的工作。这种通过技术进步带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结构性创新”,或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新范式。

05 人工智能未来的合作前景

阿特金森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被视为零和竞争,而应成为全球合作的契机。他呼吁各国应保持开放与协作的态度,共同塑造更加安全、公平、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未来。

这种合作精神也体现在《远航》栏目本身的定位上。作为欧洲首档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议题的意大利语电视栏目,《远航》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与意大利克拉斯传媒集团共同策划,本土化专业团队精心制作,联合欧美及中国智库团队,以客观、真实的视角聚焦全球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全球AI巨头如OpenAI、英伟达、AMD等公司形成战略联盟,以及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跟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中,如OpenAI与AMD的战略合作就显示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强协作的动向。

《远航》栏目自2021年10月开播以来,一直聚焦全球发展问题,向广大受众传递真实而有温度的信息。本次人工智能特别节目通过多国专家的深度对话,展现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随着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中国计划到2030年在AI领域投资1400亿美元,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伦理治理框架构建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从而更好地赋能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