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外滩大会启幕:三大亚洲金融科技盛会首次聚首,五年蝶变见证“未来已来”
金秋九月,浦江之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于9月11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如期开幕。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这场盛会,不仅汇聚了16位院士、图灵奖得主及550位行业专家、企业领袖,更实现了**新加坡金融科技节、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海外滩大会**三大亚洲顶级金融科技盛会的**首次聚首**,成为连接亚洲、辐射全球的科技与金融对话新枢纽。
“外滩大会的定位不在于炫耀‘更先进的技术’,而在于探讨‘更清醒地理解技术如何重塑我们’。”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作为主办方代表的发言,精准点出了这场五年盛会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前沿科技的“展示台”,更是技术与人类生活、产业发展深度对话的“思想场”。
## 一、未来已来:往届“黑科技”如今落地生花
随着AI与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式应用阶段,外滩大会上曾让人惊叹的“未来科技”,如今已走进现实,成为改变生活的具象力量:
- **智能仿生手**: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产品,如今能精准控制手指关节力度,帮助残障人士完成钢琴演奏、精细手工等复杂动作,让“人机融合”从想象变为日常;
- **区块链+农业**:上海马陆葡萄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溯源,化身“马陆葡萄RWA(实物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既解决了农产品溯源难题,也为农业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新路径;
- **应急救援机器人**:在“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现场,救援机器人能自主识别废墟环境、规避障碍,精准定位并“救出”模拟婴儿,展现出在灾害救援场景的实战能力。
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趋势:外滩大会五年来的“科技预言”,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转化为产业成果,重塑着人与技术、人与世界的关系。
## 二、五年蝶变(一):金融科技从“无感”到“普惠”,融入日常肌理
从首届聚焦金融科技,到如今成为“金融+前沿科技”的融合平台,外滩大会的五年,也是上海金融科技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成熟”的五年。如今,金融科技已深度融入生活细节,带来两大核心变革:
### 1. 支付变革:从“刷脸”到“看一眼”,走向“无感化”
生物识别技术推动支付体验持续升级:从最初的刷脸支付、“碰一碰”近场支付,到“无接触指纹识别”(戴手套也能识别),再到最新的“虹膜支付”——只需“看一眼”支付设备,即可完成验证,全程无需动手,真正实现“无感支付”。这种变革不仅提升效率,更在医疗、公共交通等场景解决了“双手忙碌时无法支付”的痛点(如医生手术中缴费、乘客拎重物时乘车)。
### 2. 金融服务:从“精英专属”到“普惠大众”
技术打破了金融服务的“圈层壁垒”:
- 蚂蚁数科推出的“全栈企业级金融智能体平台”,通过AI分析企业经营数据、行业趋势,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评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优化信贷审批效率,让过去“贷不到款”的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 网商银行的“大山雀”卫星遥感系统,通过识别耕地面积、作物长势、灌溉情况等数据,为181万农户(其中80%是无征信记录的“白户”)提供精准授信,无需抵押、无需线下填表,真正实现“靠土地就能贷款”。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战略支撑——从2020年上海提出“建设全球竞争力金融科技中心”,到2024年《上海高质量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印发,政策与监管创新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土壤”,让上海成为亚洲金融科技崛起的“核心引擎”。
## 三、五年蝶变(二):硬核科技“破圈”,机器人小镇上演“未来比武”
如果说金融科技是“润物细无声”的变革,那么前沿科技的展示则让外滩大会的“科技感”越来越“硬核”——从精密制造到前沿能源,从机器人应用到脑科学,技术的边界不断被突破:
- **精密机器人**:能在鸡蛋壳上雕刻花纹的机器手,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展现出工业制造的“极致精度”;清理船底贻贝的水下机器人,可自主潜入水下100米,替代人工完成危险作业;
- **前沿能源技术**:可控核聚变项目模型亮相,展示了人类探索“终极清洁能源”的最新进展,让观众直观感受未来能源的可能性;
- **“机器人小镇”专区**:作为本届大会的亮点,这里汇集了多款场景化机器人——康养陪伴机器人“傅立叶”能协助老人起床、监测健康数据;智能心理陪伴机器人“阿拉丁”可通过语音、表情识别疏导情绪;微表情类脑智能体“小美同学”能解读人类微表情,辅助心理咨询、客户服务等场景。
上海作为机器人创新应用的“东方试验场”,在外滩大会上完成了一场机器人“大比武”——这些产品不再是“实验室样品”,而是已在养老、医疗、服务等领域落地的“实战选手”,印证了上海在硬核科技产业化上的领先地位。
## 四、盛会意义:眺望未来的“窗口”,预报科技变革的“路径”
举办五年的外滩大会,早已超越“展会”的范畴,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产业领域的“高规格开放对话平台”。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现在”,更在于“眺望未来”——通过技术与场景的碰撞,预报科技改变生活的清晰路径:
- **人机融合更深度**:仿生机器人将突破“工具属性”,成为人类身体功能的“延伸”,帮助残障人士重建能力,也为健康人群拓展更多可能性;
- **AI降低产业门槛**:LLM(大语言模型)将简化复杂金融场景的操作——比如中小投资者无需专业知识,通过自然语言即可获取投资分析,企业无需技术团队也能搭建专属AI客服;
- **安全技术筑防线**:可信AI、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将成为“隐形守护者”,在AI时代防范数据泄露、算法偏见等风险,保障技术创新的“安全性”。
正如大会主题“重塑创新增长”所昭示的,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再是“孤立的创新”,而是正在重构产业逻辑、生活方式乃至增长模式。在上海外滩,这场盛会让我们清晰看到:未来不是遥远的“预言”,而是正在被技术一点点雕刻出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