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赋能家政服务业:政策引领与实践创新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0-16
摘要:国务院于2025年8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这一政策为家政服务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家政服务场景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家政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积极借助人工智能力量完善行业生态。人工智能与家政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家政服务业:政策引领与实践创新

 

国务院于2025年8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这一政策为家政服务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家政服务场景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家政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积极借助人工智能力量完善行业生态。人工智能与家政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服务场景创新,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杭州亚运会期间的“云上亚运村”实践表明,通过智能化平台可实现场地预约、菜单查询等便捷服务,而机器人在巡逻值守、医疗辅助、物资配送、环境清洁等场景的广泛应用,则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家政服务领域的多样化创新潜力。河南濮阳打造的“干城社区智享生活服务平台”更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家政服务革新,依托AI算法实现服务供需快速匹配,达到“5分钟响应、15分钟到场”的高效服务,服务覆盖率高达92%,居民满意度达98.6%,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服务质量与响应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关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人工智能与家政服务业融合提供制度保障。2024年以来,多部门密集出台支持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数字化赋能,丰富线上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家政领域的应用;商务部等部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加快家政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这些政策与《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了支持家政服务业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框架。

然而,人工智能在家政服务业的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AI家政设备在服务过程中采集用户信息存在数据泄露风险,算法黑箱和幻觉问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同时,AI服务过于程序化容易忽视用户情感价值,影响服务体验的人文温度。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和制度完善加以解决。

针对数据安全风险,应完善数据保障机制,防范隐私泄露。有关部门需强化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制定AI家政设备数据采集与使用规范,要求企业公开算法逻辑,确保所有数据的使用均获得用户知情同意,并赋予用户数据访问与删除权限。企业应健全数据管理机制,研发安全保障程序,通过数据加密存储、匿名化处理等技术手段防范黑客入侵,切实保障用户隐私安全。

为消除AI服务情感缺失问题,需创新情感反馈系统。在现有智能家居基础上着力提升人工智能的情感感知及反馈能力,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捕捉用户语言、动作、表情等信息,精准分析用户情绪,模仿人类社会的情感供需关系,及时动态调整作出反馈。保姆型机器人在识别用户孤独、焦虑等情绪后可通过语音互动提供陪伴服务;清洁型机器人则能在用户学习或工作期间安静高效完成清洁任务。这种情感反馈系统的优化将推动家政服务既保有效率又拥有人文温度。

人才培训是推动家政服务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应依托人社、民政等部门在社区或街道设立家政技能培训点,针对家政服务人员开展智能家居操作定向培训。对培训后人员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对接服务,结合服务订单需求开展岗前专项培训,有效提升服务人员的数字化技能水平。这将推动服务人员从体力劳动向技术操作转型,促进家政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智能驱动转变,降低因技术适配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失业风险。

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落实,家政服务业将迎来更深入的智能化变革。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将取得显著进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有望超过70%。这一进程不仅将提升家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将推动行业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构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