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共建国家级AI中试基地,破解智能终端产业转化“达尔文死海”
东莞制造业占比53%位居万亿城市首位,与深圳技术创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协同新范式。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近日正式获批并启动建设,这一由国家层面批复的重要创新平台落户东莞,由莞深两地携手共建。基地将专注于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的应用中试,致力于打通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 “最后一公里”。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莞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万家,制造业占比53%,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这里已汇聚超3万家智能终端产业相关企业,为AI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
01 跨越创新鸿沟,破解“达尔文死海”难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被称为 “达尔文死海” 的困境。这一概念形容的是技术研发与市场生产脱节的状况——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难以直接适应企业需求,而企业也缺乏足够资源进行前期技术中试。
中试环节作为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环节,恰恰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正是瞄准了这一行业痛点精准发力。
基地将一端紧密链接高校院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攻关成果与创新孵化项目,另一端直接关联智能制造领域示范应用场景打造与智能终端产品规模化生产应用。这种双向链接机制,为跨越创新鸿沟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搭建“技术攻关—场景验证—应用迭代”的闭环系统,基地将积极探索面向智能终端领域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AI产品解决方案。这一闭环设计确保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
02 莞深协同,构建“2+5+5”建设框架
莞深两地的产业互补性是这一基地落户的重要考量。深圳在模型算法、芯片研发、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东莞则在智能制造、工业数据、场景应用等方面积累了深厚技术沉淀。
这种优势互补促使两地加速构建覆盖上游基础零部件、中游成品制造、下游销售服务的智能终端全链条产业生态。基地采用的 “2+5+5”建设框架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框架中的“2”代表聚焦 “AI+智能终端” 与 “AI+智能制造” 两大核心领域。这两个领域恰好对应了莞深两地的产业优势,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格局。
第一个“5”是指搭建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工具链、安全五大能力基座。这些能力基座将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全方位支撑。第二个“5”则是打造芯片应用开发、芯片生态适配、操作系统适配、工业智能体创新、中试验证等五大赋能中心。
03 双路径驱动,打通技术应用与价值转化
基地规划了两条清晰的实施路径: “芯片—OS—模型—应用”全链条技术应用路径和 “数据—模型—生产—应用”全周期价值转化路径。
技术应用路径侧重于打通从硬件底层到先导场景的技术闭环。这一路径将适配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潮玩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需求,确保技术方案能够直接服务于产业应用。
价值转化路径则以培育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强化数据—模型—生产—应用的全周期价值转化,助力企业实现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迭代。
这两条路径并行推进,相辅相成。技术应用路径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价值转化路径则保障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终端行业的深度融合。
04 瞄准产业痛点,赋能智能终端创新
当前,在“人工智能+消费”产业浪潮下,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AI终端产品正加速渗透消费市场。然而,技术适配难度较大、量产成本居高不下、场景落地效果薄弱等现实难题,成为阻碍AI技术与消费市场深度融合的关键瓶颈。
基地建设正是针对这些行业痛点精准发力。随着该项目获批,总投资额达40.869亿元的资金将投入基地建设,这些资金将用于构建“1+1”算力供给体系,即城市边缘推理中心、统一算力调度平台。
基地建设内容还包括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模型和工具、建成高质量数据集提供基础共性能力、打造人工智能赋能的智能终端产品、形成“20+”个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等。这些举措将系统性提升我国在智能终端领域的创新能力。
05 融入国家战略,布局AI创新网络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的建设,是国家层面系统布局AI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应用中试基地是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的共性能力平台。结合“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通过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应用中试基地,汇聚行业资源和相关产业能力。
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多个领域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相继落地。能源资源、金融领域的中试基地于7月27日启动建设;医疗领域的多个中试基地在8月和9月陆续启动;交通领域和制造领域的中试基地也在9月全面启动建设。
这些基地将共同承担起聚焦共性问题、打造共创平台、沉淀共性能力、培育共赢生态四大任务,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随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式启动,东莞与深圳的产业协同将进入新阶段。两地将通过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共同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这一基地的建设,不仅将为本地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将为全国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