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政策引领服务消费新场景拓展

国务院于2025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重点行动进行部署,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破解服务消费领域面临的深层约束,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服务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达5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人工智能凭借其超强数据处理、智能模式识别和自然交互能力,正成为优化服务供给、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力量。
01 AI赋能消费的多元维度
人工智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正从多个维度重塑消费体验。在交互服务层面,AI能够提供高度拟人化、精准化的服务,催生新的消费意愿。例如,电商平台利用虚拟试妆、虚拟试衣等技术,创造了“所见即所得”的交互式购物场景,使线上购物体验无限接近线下。
在服务品类创新上,AI开辟了过去无法想象的消费新领域。文旅消费中,博物院通过AI导游、VR虚拟漫游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智能家居领域,接入大模型的智慧家居能够实现深度交互,甚至根据影片内容风格调节灯光模式,使用方言与用户对话。
人工智能还通过优化供应链、预测消费趋势、精准营销和动态定价,显著降低服务成本,使优质服务更亲民地触达广泛群体。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家指出,AI赋能消费正形成从“功能体验”向“情感体验”升级、从“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升级等四大趋势。
02 新场景与新业态的实践探索
在政策推动下,人工智能与消费融合的创新场景不断涌现。2025年服贸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亮点,展示了AI+金融、AI+文化、AI+体育等多个领域的新应用。
在金融服务领域,银联推出智能支付服务,用户通过对话即可完成支付;工商银行数字人AI客服实现公积金业务“边聊边办”;浦发银行打造“科技+金融”沉浸式体验场景。这些应用体现了AI正从辅助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的趋势。
文化消费领域,AI技术赋能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在动画游戏、智能体数字人、剧本创作等方面融合创新。灵狐AI等企业推出的剧本创作工具,用户通过选择主题、人物等要素即可快速生成剧本,大幅降低创作门槛。
体育观赛体验也被AI重塑。咪咕的智能观赛技术能像游戏一样锁定视角追踪球员,并提供AI智能解说,既能精准解读战术,又能满足静音观赛需求。这些创新表明,AI正从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升级,创造“1+1>2”的消费价值。
03 面临挑战与制约因素
尽管前景广阔,“人工智能+”服务消费仍面临多重挑战。数据孤岛问题尤为突出,AI训练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但不同平台和企业间数据难以合法合规流通共享,限制了模型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隐私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信息茧房、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问题依然存在,可能滥用消费者数据或带来算法偏见,影响消费体验和信心。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指出,必须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嵌入技术架构底层,推动伦理从“事后反思”转向“事前设计”。
技术适配不足是另一大制约因素。AI在理解复杂语境、产生共情互动、保障安全可控等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同时,不同群体数字素养差异可能导致“智能鸿沟”,部分消费者难以享受AI带来的便利。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力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强调,要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则,规范服务应用管理,持续推动智能向善。
04 实施路径与政策保障
为化解挑战,《意见》提出了系列措施。在法治保障方面,将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及使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执法力度,构建安全可控的数据流通体系。
技术攻关上,企业和科研机构需加强产学研协同,重点突破AI在理解复杂语境、产生共情互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意见提出的六大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层分行业加快标准制定,并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支持关键行业方向建设中试基地。
数字素养提升也至关重要。主流媒体应承担普及AI知识的社会责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开展面向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数字技能培训,中小学要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表示,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供需对接、要素整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促进AI发展的新模式。
此外,国有资本投资AI领域的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制度将健全,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将加大,以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这些措施共同为“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提供全方位保障。
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落地,人工智能与消费融合将进入加速期。政策指引下,AI技术有望深度赋能服务消费各环节,从提升体验、创新品类到优化成本、融合业态,全面释放消费潜力。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人工智能+消费”将推动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经济新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这一进程需要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并重,确保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