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织密安全网:海康观澜大模型守护山西 “危险高速” 管理升级
在汾阳与离石交界的青银高速吕梁段,一段长 170 公里的路程藏着特殊的 “险峻”—— 因历史与地理原因,路段走势陡峭,垂直落差达 750 米,车辆每行驶 1 公里,相当于从 8 层高楼驶下。持续刹车的紧张感,让常年往返于此的司机们时刻绷紧神经。
但这里又是晋陕两省客货运输的 “黄金通道”:东接太原、西连榆林,日均流量近 2 万辆,货运高峰时货车占比超 60%,煤炭与能源由此流转,串起沿线物产、资源与产业,是吕梁人民的 “致富动脉”。
险峻地势叠加高频车流,让路面抛洒物、违停、施工,或是突发恶劣天气,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好在近年,这段 “危险高速” 的事故率持续下降 —— 背后,是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构建的 “六位一体” 管控新模式,更有科技力量的深度赋能。2024 年,其与海康威视合作,依托观澜大模型搭建事件检测系统、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等,实现三道防线综合管控、智能巡查预警等应用,事故率同比下降 46% 以上。其中,高速异常事件检测系统对 12 类事件的平均检测准确率达 98%,为高速安全防控开辟了新路径。
从 “漏检误检” 到 “精准预警”:把风险拦在成灾前
“最怕路上突然冒出煤疙瘩、碎石,或是有车逆行 —— 看见就心头一颤。” 常年跑这段路的货车司机张师傅的担忧,也是交警部门的牵挂。“必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成灾前。” 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 “情指行” 专班负责人贾庆峰说,过去,他们靠人工复核 AI 识别结果,效率低且易因疲劳漏检误检。
曾有一辆车在匝道违规逆行,因系统误报多,人工筛查发现时,后方车辆已紧急避让引发连环剐蹭。这样的痛点,在引入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后得到破解。
“现在接入重点视频点位,一天能实时分析预警 600 + 条警情。” 专班民警张伟介绍,系统升级视觉大模型,针对抛洒物、行人、违停等易误检漏检的场景优化算法,能精准捕捉复杂特征、抑制背景干扰。数据显示,12 类事件平均检测准确率达 98%,其中逆行、车辆抛锚的检准率更是从 21.05%、80% 跃升至 100%。
秒级响应、分钟处置:智慧中枢织密安全网
精准识别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处置无缝衔接?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与指挥图的深度融合,给出了答案。
在山西高速指挥中心,巨型屏幕上的指挥图整合了视频、卡口、诱导屏等设备资源,以及车载、执法记录仪定位信息,如同 “智慧中枢”。当异常事件发生,系统 5 秒内自动推送至大屏,同步联动路面可变情报板、声光预警设备提醒;工作人员 5 分钟内即可处置,效率较人工巡查提升 80%,次生事故减少 30% 左右。
管理人员一键可查事件详情、回放录像,快速调度周边警力与设备,形成 “发现 - 处置 - 反馈” 闭环。“碎石、碎沙会降低车辆抗滑能力,可能引发甩尾、翻车,及时清理就是保命。” 张伟说,如今抛洒物从发现到清理的时间大幅缩短。
科技护航:恶劣天气里的 “隐形防线”
因海拔高、落差大,薛公岭路段秋冬季恶劣天气频发。为此,高速一支队联合海康威视布设气象感知、雾区防撞引导、可变限速标志等设备,通过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实现精准干预。
在省界段,卡口系统、近场监测系统等构建起服务区、收费站防线,依托高速智能管控平台形成 “三道防线”,实现重点车辆引导检查、违法查处与安全教育一体化管理。
“科技不是冷机器,是织安全网的帮手。” 贾庆峰说,它让基层交警工作更高效,更守护了万千司机的平安。夕阳下,青银高速被镀上金边,货车平稳驶过薛公岭的连续弯道 —— 这条曾让人紧张的路段,正因科技赋能,成为更安心的 “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