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交通

2014 智能交通高峰论坛昆山举办:工业通讯为智慧交通 “神经通络”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9-11
摘要:2014年10月16日,由研华科技主办、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协办的“智能交通高峰论坛”在昆山研华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智能交通领域之成就与趋势”为主题,汇聚国家发改委、行业协会及海信、寰龙创新等企业代表,共探智能交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而研华科技展示的工业通讯解决方案,成为连接交通场景与智,2014 智能交通高峰论坛昆山举办:工业通讯为智慧交通 “神经通络”

 

2014 年 10 月 16 日,由研华科技主办、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协办的 “智能交通高峰论坛” 在昆山研华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 “智能交通领域之成就与趋势” 为主题,汇聚国家发改委、行业协会及海信、寰龙创新等企业代表,共探智能交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而研华科技展示的工业通讯解决方案,成为连接交通场景与智能升级的核心纽带。

行业聚焦:智能交通需 “技术神经” 穿透复杂场景

城市化加速推进中,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李海峰博士在主题分享中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智慧交通的支撑,而简单的智能系统已无法满足管理与决策需求,必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他强调,交通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是破解拥堵、提升效率的关键。

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主任刘琪则以深圳为例,解读了智能交通的商机所在:从路口信号优化到公交调度智能化,技术升级正在催生多元应用场景,而稳定的通讯网络是所有场景落地的前提。

这一观点得到企业代表的呼应。青岛海信网络科技项目经理李乃强分享了青岛智能交通系统的实践:面对交通供需矛盾,海信通过搭建全域交通数据平台,实现信号配时动态调整,但 “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系统效能”。北京寰龙创新科技总经理丁正伟则展示了 WiFi 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其无线网络方案让移动监测、实时交互成为可能,“但工业级的抗干扰能力是落地的硬指标”。

研华方案:以工业通讯构建交通 “神经中枢”

作为论坛的主办者,研华科技聚焦 “工业通讯如何串接智能交通” 这一核心命题,展示了从产品到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

研华智能网通事业群市场总监蔡明轩介绍,针对智能公交、隧道监控、轨道交通、电子收费等场景,研华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无线传输设备已实现深度适配。例如,在隧道监控中,设备需耐受强电磁干扰与湿度变化,研华的工业级产品可在 - 40℃至 75℃环境下稳定运行,确保视频监控与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上传;在轨道交通领域,其轨旁方案已应用于自动售检票、站台屏蔽门系统,通过高可靠性网络保障乘客信息实时更新。

研华资深产品经理陈韦宏重点展示了新一代 ProView 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该产品兼容多类设备与网络管理软件,可简化施工与运维流程,解决 “施工人员网络知识匮乏”“预算有限” 等行业痛点。产品总监林玉伟则强调了客制化服务优势:“不同交通场景对通讯的需求差异显著,我们可根据隧道、公交、轨交等场景的特殊性,定制硬件接口与软件功能,让方案更精准。”

互动与展望:共建智能交通 “生态神经网”

论坛特设的 Lounge Talk 环节,成为行业智慧碰撞的焦点。企业与协会代表围绕 “智能交通需要怎样的工业通讯产品” 展开热议,提出 “加强抗干扰技术”“降低部署成本”“成立行业同盟推动标准统一” 等建议。

研华科技智能网通事业群全球总经理陈文雄在总结中回应:“如果说智慧城市是人体,智慧交通就是血管,而智能网通则是神经 —— 看似轻盈,却关乎全局。” 他表示,研华将以 “驱动智慧城市创新” 为使命,依托敏锐的市场洞察与技术积累,持续优化工业通讯方案,与行业伙伴共建适配智能交通的 “神经网络”,让数据在交通场景中高效流转,为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注入 “隐形动力”。

此次论坛不仅展现了 2014 年智能交通的发展成果,更预示了 “通讯技术 + 交通场景” 深度融合的趋势 —— 工业通讯作为 “神经中枢”,正在成为智能交通从概念走向落地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