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多场景应用快车道,安全冗余技术筑牢产业防线
无人配送车穿梭于小区厂区,智能驾驶征服山城复杂路况,L4级公交累计行驶超210万公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多元场景中验证技术成熟度。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多场景应用新阶段。从北京的无人配送车到重庆的复杂路况测试,从广州的L4级公交线路到新疆的无人矿卡,智能网联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融入各行各业。
与此同时,安全冗余成为本届大会的热点关键词。行业众多企业正通过算法、软件与硬件多重备份设计构建安全防线,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保驾护航。
01 多元场景落地,智能网联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
在全国各地,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应用正呈现多元化趋势。无人配送领域今年交付量已超上万台,这些车辆在居民小区和车间厂区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精准送达。
重庆一家科技公司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经受了严峻考验——歌乐山的急弯陡坡、盘龙立交的复杂交错、解放碑地下车库的人流密集,这些复杂场景成为验证技术成熟度的试金石。
广州推出的L4级自动驾驶公交线路,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210万公里,标志着智能网联技术在民生出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在新疆准东露天煤矿,140余辆无人矿卡依托5G与智能云控平台,自主适应雨雪雾、湿滑路况等复杂工况,安全开展煤炭装运。国家能源集团准东露天煤矿总工程师李思维表示:“无人矿卡在采煤场景应用占比已超50%,剥离场景应用超过30%,智能运营模式已初步成型。”
02 安全冗余构建,多重防线保障系统可靠性
随着应用场景扩大,安全冗余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众多企业展示了各自的安全创新方案。
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展示了其数字车钥匙技术,该技术具有优异的安全防黑客入侵能力。联盟秘书长曾国松强调:“我们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家科技公司则构建了算法冗余、软件冗余与硬件冗余三条防线保障产品安全。今年以来,该公司的自动驾驶系统已在北京、广州开展全场景全无人测试,在复杂光照、恶劣天气与突发路况中进行全面检验。
滴滴自动驾驶首席执行官张博介绍了他们的独特安全设计:“我们有一个独立模块专门检测车辆是否可能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碰撞,如果有可能就立即刹车。”这种冗余设计理念正是行业应对安全挑战的核心策略。
03 产业协同行动,车企联合推进技术规范
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15家车企联合发起“车路云一致行动”,通过联合测试推动形成可互操作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和出行效率。
上汽通用五菱智驾网联首席技术官林智桂阐述了公司的技术路线:“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强感知、精算力、轻地图。随着技术发展,我们正逐步将‘车路云’协同技术叠加到现有路线中。”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安全是企业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未来三到五年内,我们可能看到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汽车新的发展,快速增长的拐点。”该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推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上车应用,并联合研发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辆。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根本性演变,从被动碰撞安全拓展至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行驾安全的系统性理念。我们将共筑安全防线,以共同行动守护产业发展。”
04 国际视野认可,中国经验推动全球发展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吸引了数十个国家的汽车主管部门和权威国际机构参会,多国业内人士看好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
安森美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马库斯·克奈费尔表示:“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正见证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他认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正与整个大工业生态深度融合,具备全球领先优势。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指出,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合作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的“关键密码”。宝马已在中国建立除慕尼黑总部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基地,希望将核心技术优势与中国市场领先技术强强联合。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希雅透露:“未来四年,德国将在数字化和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资超过5000亿欧元,其中与中国合作将扮演重要角色。”她称赞中国的发展“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体现在其技术创新能力上。
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威廉·高斯强调:“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让各国法规政策在这个共同框架下协调一致,在中国制造的汽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随着多元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安全冗余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迎来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关键节点。各国专家的积极评价和跨国合作的深入推进,表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模式正获得全球认可。
未来几年,随着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逐步上车应用和“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全球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