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城,5年产值增长10倍铸就“中国方案”
从2019年314亿元到2023年3000亿元,临港智能汽车产业以惊人增速打造全链条生态,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临港方案”。
在上海东南角的滴水湖畔,一座 “智能汽车生态城” 正加速崛起。这里不仅是上海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临港新片区以5年10倍的产业增速,创造了从2019年314亿元到2023年3000亿元以上的产值奇迹,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典范。
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作为这一历程的见证者,自2008年9月投产至今已累计下线车辆超过171万辆。这个总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不仅是上汽集团最核心的生产基地之一,更是国内率先实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
01 五年十倍增长,临港速度重塑产业格局
临港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2019年,临港汽车产业产值仅为314亿元,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突破3000亿元,实现了5年10倍的惊人增长。这一增速在全国汽车产业园区中罕见。
2022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413亿元,成为新片区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产业。截至2023年,临港智能汽车整车产量已突破110万辆,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这一成就得益于临港新片区构建的 “6+2”前沿产业体系,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临港汽车产业产值从2019年到2022年实现了四年翻三番的瞩目成绩。
目前,临港已汇聚200多家汽车行业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到上汽乘用车基地,从宁德时代到地平线,龙头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在此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集聚。
02 双轮驱动战略,龙头企业引领生态建设
临港智能汽车生态城的建设得益于 “龙头企业驱动” 战略。特斯拉和上汽集团两大整车主机厂形成了自主创新品牌和外资顶尖品牌同台竞技的格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了超过95% 的产业链本土化率,“特斯拉系”供应商涵盖车身、底盘以及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等各类配套产品,其中不少配套企业已扎根临港。2023年12月,特斯拉在临港新片区加码投资,启动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临港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上汽集团则将其新能源战略和自动驾驶战略与临港进行高度绑定。集团旗下负责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的赛可智能,以及参与发起设立的友道智途,均已成为临港的重要合作伙伴。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作为上汽最核心的生产基地之一,承载了多款旗舰车型与主销车型的制造重任。
这种双轮驱动战略成效显著。均胜电子、华域汽车、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旭升股份等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在临港开花结果,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03 智能化转型,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临港基地不仅是规模扩张,更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质的跨越。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作为上海市经信委评选的 “上海市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 ,构建了“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
通过智能设备与数字化平台协同,临港基地每小时生产43台车,生产效率提升10% 以上。工厂实现了人、机、料、法、环、测系统互联互通,助力制造效能飞跃式提升。
在智能化方面,临港基地领先打造了国内首个 “黑灯工厂” 无人车间示范生产线,成为上海市经信委首批认定授牌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平均每70秒就有一辆整车下线的高效生产能力,彰显了智能化改造的成效。
数字化技术也大幅提升了质量管控水平。陈培锋介绍:“过去每个部件的质量都需要人工检测并记录,现在数字化设备在遇到质量问题时会自动触发暗灯报警并生成报表,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差错率。”
04 场景创新驱动,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
临港在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临港已开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共241条、总里程544.3公里,实现产城融合区范围内全域开放。其中包括全市首条开放的高快速路两港大道28.4公里路段。
在应用场景方面,临港已形成无人重卡、无人公交、无人出租和无人作业等生态示范应用。2023年6月,临港发放了全国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友道智途、图森未来、赛可智能、云骥智行四家企业获得这一资格。
环湖一路智慧公交项目获得上海市首张智能网联商用车载人示范应用牌照,打造了临港新片区智慧出行的新样板工程。2024年3月,临港正式开通运营上海首条智能网联“医疗专线”,该线路具备L4级自动驾驶水平,是上海市首条开进医院的智能网联公交。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公司作为上汽集团商用车智能驾驶科创公司,已在新片区注册成立,聚焦港口、园区等特定场景L4和干线物流场景L3及以上自动驾驶产品,打造“技术+产品+运营”的全新业务模式。
05 未来展望:打造全要素智能汽车生态城
根据《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行动方案》,临港将重点围绕智能汽车产业 “一条生态链、两种场景、三类要素创新” ,打造一座全链条、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汽车生态城。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李向聪表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用5年时间,完成其他汽车城20年不曾实现的梦想。” 这一宏伟目标基于临港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速度。
在汽车产业“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共识下,临港汽车产业正从以电动化为核心的“上半场”转向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未来将推进以芯片为核心的超算平台、以软件为核心的OTA升级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发展“芯屏器核,盘数云网”,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临港还将通过发布“智能汽车生态城”品牌,涵盖制造、研发、贸易、金融、检测,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汽车电子、汽车数据等领域,推动更多优质的汽车电子和软件企业落地。
临港智能汽车生态城的崛起,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活力。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临港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先进的汽车产业生态。
随着“智能汽车生态城”建设的深入推进,临港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策源地、标准诞生地和应用示范区,为世界汽车产业转型提供 “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