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浪潮席卷产业链:寒武纪扭亏、工业富联破万亿市值,AI企业集体迎业绩爆发期
自OpenAI 2022年11月推出ChatGPT开启生成式AI时代后,大模型技术已从“热点概念”深度渗透至产业实践——尤其DeepSeek凭借低成本、开源特性与卓越性能,推动各行各业低成本部署AI应用,加速AI商业化落地。在此浪潮下,A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体受益,寒武纪、工业富联、商汤、科大讯飞等代表性企业,或实现扭亏为盈,或营收规模飙升,或市值突破关键关口,共同勾勒出AI产业的增长新图景。
## 一、AI芯片赛道:寒武纪“扭亏为盈”,国产替代催生“寒王”
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在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需求爆发”与“高端芯片国产替代加速”双重红利下,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历史性突破。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暴涨4347%,达28.81亿元;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亏损5.3亿元,一举转为盈利10.38亿元,彻底摆脱长期亏损困境。
这一成绩的核心逻辑,在于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高性能AI芯片的刚需——随着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大模型,对算力芯片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海外高端芯片供应受限的背景下,寒武纪的国产芯片成为关键替代选项,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业绩爆发直接反映在资本市场: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获封“寒王”称号,市值突破6000亿元。尽管市场对其股价是否存在泡沫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业绩增长已从“概念炒作”转向“基本面支撑”,成为国产AI芯片赛道的标杆。
## 二、算力基建赛道:工业富联成“算力之王”,市值破万亿
全球云服务商对AI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扩张,直接点燃了算力基建龙头工业富联的业绩引擎。2025年上半年,工业富联营收达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58%;净利润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1%,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其核心增长动力来自“算力服务”板块——随着大模型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工业富联的云计算业务营收占比已超六成,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彻底从“电子制造企业”蜕变为“AI算力基建龙头”。
资本市场对其转型高度认可:工业富联市值一举突破万亿大关,截至目前达1.18万亿元,年内累计涨幅190%,成为AI算力赛道首个“万亿市值”企业,印证了“算力是AI时代核心生产力”的行业共识。
## 三、AI算法与应用赛道:商汤转型生成式AI,云从亏损收窄
在AI算法与应用层面,头部企业也借大模型实现业务重塑与业绩复苏。
### 商汤:生成式AI成第一大业务,算力护城河支撑增长
商汤凭借庞大的AI算力基础设施,成功从传统AI向生成式AI转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23.5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生成式AI收入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73%** ,营收占比飙升至77%,正式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彻底扭转过去的低迷态势。
支撑这一转型的核心,是商汤构建的算力护城河——截至2025年8月,其总算力规模达2.5万PetaFLOPS,为生成式AI模型训练、行业应用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算力支撑,使其成为中国生成式AI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 云从科技:聚焦“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亏损收窄显良性
昔日“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也在大模型浪潮中找到新方向。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40%;更关键的是,在收入增长与成本控制的双重作用下,亏损额从上年同期的3.56亿元收窄至2.3亿元,降幅达35%,业绩呈现“增收减亏”的良性态势。
其战略核心转向“AI智能体+行业大模型”:核心产品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升级为AI-Agent平台,并将技术从金融、出行等传统领域,延伸至制造、能源、文旅等更广泛行业。例如上半年披露的“东西湖项目”,就是结合AI基础设施与多模态技术的大模型开发平台案例,标志着其技术落地能力的提升。
## 四、AI垂直应用赛道:科大讯飞押注教育大模型,金蝶AI合同破1.5亿
在AI垂直应用领域,深耕行业的企业也在大模型赋能下实现差异化增长。
###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成增长引擎,定增40亿加码未来
作为深耕AI领域20余年的企业,科大讯飞已形成“AI行业应用+开放平台+消费者产品”的商业化体系,而星火大模型的落地进一步加速业绩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智慧教育业务表现最亮眼**,营收35.31亿元,同比增长23.47%,营收占比提升至32.36%,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尽管受大模型研发投入、营销推广等因素影响,公司短期“增收不增利”,但为抢占AI红利,科大讯飞仍抛出40亿定增预案——其中8亿元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产品开发”,强化教育领域竞争优势;3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为后续业务扩张储备资金。
### 金蝶:AI融入SaaS底层,目标2030年AI收入占比30%
国内SaaS龙头金蝶则通过“AI+ERP”的融合,构建独特技术壁垒。其将AI深度融入SaaS产品底层架构,打造以“苍穹AI Agent平台”为核心的技术底座,推动业务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金蝶营收31.92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云服务收入26.73亿元(同比+11.9%),云订阅收入16.84亿元(同比+22.1%),凸显AI对订阅模式的拉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金蝶首次披露AI业务进展:报告期内AI合同签约金额超1.5亿元,管理层明确提出“2030年AI收入占比达30%”的目标。目前,公司毛利率已随AI应用深化逐步改善,管理层对2025年全年扭亏为盈充满信心,标志着“AI+SaaS”模式已进入盈利兑现期。
## 五、行业前景:全球AI支出2028年将达6320亿美元,产业链持续受益
IDC最新报告显示,2024-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9%,到2028年,全球AI支出规模预计突破6320亿美元。这一数据印证了AI产业的广阔前景——随着大模型技术持续渗透至制造、教育、金融、企业服务等领域,AI产业链从“上游芯片/算力”到“中游算法/平台”,再到“下游行业应用”,都将持续享受增长红利。
从寒武纪的芯片国产替代,到工业富联的算力基建扩张,再到商汤、科大讯飞的应用落地,AI企业的业绩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突破→需求爆发→产业共振”的必然结果。未来,随着大模型向“更轻量化、更行业化”演进,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推动AI产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