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迎来分水岭: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OpenAI付费率低迷,国产芯片与AI应用加速崛起
技术壁垒与商业变现的双重挑战下,全球AI产业格局正在重构。
2025年10月,全球AI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承认,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95%降至零,完全退出这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与此同时,OpenAI被曝仅5%的活跃用户为付费订阅者,凸显出即使是顶尖AI公司在商业化道路上仍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AI产业正加速自主化进程。寒武纪前三季度净利润达16亿元[citation: 寒武纪财报],同比增长超过23倍;百度推出AI短剧生成平台,声称可辅助创作者完成80%以上的内容创作;李飞飞团队发布仅需一张H100 GPU即可运行的实时生成式世界模型,预示着AI技术正向着更高效、更易用的方向发展。
01 市场巨变:英伟达退出中国,国产芯片加速替代
英伟达的退出标志着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黄仁勋直言,美国的政策正在“反噬自己”,导致英伟达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他此前曾预测中国AI市场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约500亿美元,这一规模的市场空白将为国内芯片企业提供巨大机遇。
国产芯片正迅速填补英伟达留下的市场空间。华为的昇腾910C芯片算力达到800TFLOPS,性能已接近国际高端水平;寒武纪前三季度营收暴涨20多倍,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国产芯片在服务器市场的占比不到30%,到2025年已冲至40%,预计2026年国产AI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将接近100%。
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优势也为芯片产业自主化提供了筹码。今年出台的新规要求14纳米以下制程芯片所需的稀土实行“逐案审批”,这意味着即使英伟达能获得台积电的产能支持,若失去中国稀土供应,其高端芯片生产也将面临挑战。
02 商业困境:OpenAI付费率低,盈利道阻且长
OpenAI虽然拥有超过8亿活跃用户,但付费订阅者比例仅为5%。公司目标是将这一比例翻倍,为此已在印度推出低价订阅服务ChatGPT Go,并计划在菲律宾、巴西等其他市场复制该策略。
OpenAI预计2024年收入将达到37亿美元,但同年亏损可能高达50亿美元。公司预测,在2023年至2028年期间,总亏损将达到440亿美元,直到2029年才能实现140亿美元的利润。巨大的训练和运营成本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到2026年,模型训练的计算成本可能高达每年95亿美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OpenAI近期完成了一轮规模达66亿美元的融资,并通过银行的循环信贷额度筹集了40亿美元。公司目前毛利率为41%,远低于行业云软件初创公司65%的平均水平,但计划在2028年前将这一数字提升到67%。
03 应用创新:AI短剧兴起,百度入局降低创作门槛
百度于10月16日推出AI短剧生成平台,宣布启动公测。该平台具备自动生成、人机协作等模式,可辅助创作者完成80%以上的内容创作。百度承诺将通过亿元创作基金、百亿流量扶持和长期IP变现等方式支持创作者。
短剧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半年增长率高达14.8%。百度短剧作为百度APP内容生态下的业务品牌,其微短剧用户规模年同比增长452%,DAU突破4000万。
然而,AI短剧目前仍面临性价比挑战。有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短剧剧组可以一周拍完上百集的短剧,一个月左右完成上线,而AI制作同样时长和质量的短剧需要以月为单位。除非AI能实现效率倍增,否则在成本上仍难以与传统制作方式竞争。
04 技术突破:李飞飞世界模型单卡运行,视频生成竞争白热化
李飞飞团队于10月16日发布实时生成式世界模型RTFM,该模型可在单个H100 GPU上运行。RTFM基于大规模视频数据进行端到端训练,是效率极高的自回归扩散Transformer模型,仅通过观察训练样本就学会了建模3D几何、反射、阴影等特征。
视频生成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谷歌在Sora 2发布半个月后,火速推出最新视频模型Veo 3.1和Veo 3.1 Fast[citation: 谷歌Veo]。同一天,OpenAI也宣布更新Sora 2,允许专业用户生成长达25秒的视频[citation: Sora2更新]。从实测结果看,Veo 3.1在画质、物理上的提升有限,但光影效果更突出,生成速度更快[citation: Veo3.1评测]。
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降低高质量内容创作的门槛。李飞飞表示,空间智能技术可以赋能创造、设计、学习、AR/VR、机器人等领域的无数可能应用。World Labs已完成约2.3亿美元融资,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AI领域最新的独角兽企业。
05 产业协同:寒武纪与商汤合作,人形机器人订单频现
寒武纪与商汤科技于10月15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国产化AI基础设施构建、垂直业务开拓与科技出海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citation: 商汤寒武纪合作]。消息发布后,商汤股价当天上涨5.44%,寒武纪上涨3.85%[citation: 股价数据],反映市场对此次合作持乐观态度。
人形机器人领域也迎来商业化突破。优必选获得一笔总金额超320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citation: 优必选订单],计划于2025年内完成交付。截至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5亿元合同[citation: 优必选订单]。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持续火热。千觉机器人在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年内第三轮融资,金额达亿元级别[citation: 千觉融资]。据统计,今年9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30起融资事件,已披露融资总额约111.08亿元[citation: 人形机器人融资统计]。
全球AI产业正经历深刻重组。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OpenAI付费率低迷表明,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面临市场与商业化的双重挑战。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仍在加速。从李飞飞的单卡运行世界模型,到百度AI短剧平台的80%自动化创作,AI技术正变得更高效、更易用。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企业的崛起,以及寒武纪与商汤的战略合作,预示着中国AI产业正在加速自主化进程。
未来AI竞争的关键,将不再仅仅是技术领先,而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具体应用场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