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康养新阶段:175款保姆机器人亮相成都,银发经济迎来AI新动能

现场打造4个沉浸式体验空间,从居家日常到户外社区,全方位展示智慧康养机器人如何实现老人生活有照料、健康有守护、情感有陪伴。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展演开幕,超175款产品集中亮相,聚焦“人工智能+康养”领域。此次展演通过打造4个沉浸式体验空间,全面展示智慧康养机器人在居家日常、户外社区、医疗康复和社交娱乐等场景的应用成果。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智慧康养机器人需求显著提升。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80家,其中广东省以超400家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数的45.7%。
01 全方位展示:四大沉浸空间诠释“老有所依”新内涵
本次展演精心打造了四个沉浸式体验空间,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大场景。在居家日常空间,机器人可协助老人完成起居、清洁、餐饮等日常事务;户外社区空间展示机器人如何陪伴老人外出活动,保障安全。
医疗康复空间的机器人具备健康监测、紧急报警、康复训练指导等功能;社交娱乐空间的机器人则能陪老人聊天、娱乐,进行情感互动。这些展示全面体现了“老有所依”的现代内涵——不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更关注健康监护与情感陪伴。
参展的175款产品各具特色,有的能自动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预警,有的可协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移动,还有的专门针对失智老人提供陪伴服务。这些创新产品展现了AI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02 产业现状:服务机器人企业超880家,广东领先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我国目前有超过880家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处于在业或存续状态。从地域分布看,广东省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总数超过400家,占全国比例的45.7%。
安徽省和江苏省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形成了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服务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这些地区在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依托海量商业大数据,结合多维度信息,可实现从风险洞察到风险预警的全面管控,为分析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提供有力支持。
03 推动因素:政策技术标准三轮驱动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标准完善共同推动智慧康养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鼓励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在技术方面,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大幅提升了养老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实用性能。同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产品研发和质量保障提供了明确指引。
此次展演为产业与民生需求搭建了重要桥梁,有助于推动智慧康养机器人从展台走向家庭,从概念走向实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智慧康养有望成为银发经济的新增长点。
04 挑战与展望:人机交互与安全性待提升
尽管智慧康养机器人发展迅速,但其融入实际养老场景仍面临挑战。人机交互友好度不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老年人在使用复杂技术产品时存在困难。
技术适配性也有待提高,需要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操作习惯进行优化。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必须确保机器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运行,避免对老人造成伤害。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智慧康养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更多机器人将走进普通家庭和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助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智慧康养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正迈向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进步和标准完善,智慧康养有望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