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纳米AI校园行”落地河南,以赛促学培育AI时代“超级人才”

360数字安全集团副总裁卜思南鼓励学子:“AI不是对手,是最强队友!武装自己,做AI时代的SUPERMAN!”
11月4日,360数字安全集团主办的“纳米AI校园行”主题活动在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活动聚焦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技术讲座+视频创作赛”双轮驱动,助力学生深化对AI技术的理解,为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360数字安全集团副总裁、ISC主理人卜思南在主题分享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从大模型到智能体,再到智能体蜂群的演进路径,并分享了360在AI安全领域探索出的“以模制模”创新解决方案。
01 战略布局:双板块打通AI人才培养通路
本次活动设计独具匠心,涵盖技术讲座与实战竞赛两大核心板块。技术讲座部分由卜思南主讲,聚焦AI技术重塑生产生活场景的前沿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安全与AI融合发展的系统性认知。
卜思南在分享中提出,未来产业变革需要大量“智能体工程师”,并鼓励学生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借助智能体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他用通俗语言拆解专业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AI技术魅力的同时,也清晰了解智能体的广阔应用场景。
实战环节,“纳米AI视频创作赛”同步启动。大赛以 “AI视界?影像中国”为主题,由360集团与华为云联合主办,新华网提供支持。赛事设置专业组、院校组和大众组三个组别,奖金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不等,覆盖不同创作群体需求。
这一“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认知到实操的完整成长路径,有效打通了AI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02 赛事创新:多维组别激发全民创作热情
“纳米AI视频创作赛”在赛制设计上体现出明显的普惠性和层次性。专业组面向媒体机构、MCN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专业创作者,院校组面向全国大中专院校师生,大众组则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
赛事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作品评审期为11月20日至12月10日,结果公示期为12月11日至17日。多组别设置不仅扩大了参与范围,更有利于发掘各领域的优秀AI创作人才。
这一赛事成为ISC.AI学苑“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战竞赛,学生能够在具体项目中深化对AI工具的应用能力,提升AI素养,为未来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03 教育深耕:ISC.AI学苑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除校园行活动外,360依托ISC.AI学苑这一SaaS化安全+AI教育云平台,深耕教育业务布局。该平台整合360在数字安全与AI领域的技术积淀,打造了超过4000课时的课程矩阵。
针对高校“师资实战能力不足、教学与产业脱节”的痛点,360通过现场实训、暑期研修、双师互聘等多元形式,助力打造区域“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360已与全国多所院校深化合作,共建数智产业学院。
360将企业真实项目实训与本地化就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培育兼具安全功底与AI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战略人才,为筑牢国家数字安全屏障夯实人才根基。
04 未来规划:“河南模式”向全国复制推广
“360的教育布局始终以技术反哺教育,以教育赋能产业。”卜思南强调,ISC.AI学苑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技术沉淀转化为教育新质生产力。
未来,360将持续推进“纳米AI校园行”,走进全国更多高校,让师生近距离体验纳米AI智能体等先进技术。同时,依托ISC.AI学苑平台形成支撑百万级师生的智能教育服务能力。
360计划将“河南模式”升级为全国可复制的“AI+教育”方案,持续扩大在“教育AI+”领域的行业影响力。这一布局不仅有助于解决AI人才培养的规模化问题,更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随着“纳米AI校园行”活动的持续开展,360正通过技术普及、赛事激发、平台支撑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培育适应AI时代的复合型人才。这一教育实践不仅有助于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更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从技术反哺教育到教育赋能产业,360正在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AI人才培养新生态,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