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塑造智能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1-18
摘要:智能经济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数据、算法、算力协同驱动,我国将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塑造智能经济发展新动能

 

智能经济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数据、算法、算力协同驱动,我国将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为我国智能经济发展绘就了清晰路线图。

智能经济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驱动要素,通过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重建全球价值链分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培育新增长动力的战略举措。

01 国际国内双重视角下的智能经济发展机遇

从国际视野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种融合极有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革命性跃升。人工智能作为引领这一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通用技术属性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受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影响难以为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成为迫切要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算法、算力协同配合,能够激活我国丰富应用场景中的海量数据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不仅一些国产大模型在多模态理解、逻辑推理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研发—验证—推广”的全产业链闭环。这些条件为智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人工智能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重作用机制

在科技创新方面,人工智能正在驱动新型科研范式发展。通过加快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形成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突破。这一机制有助于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提升我国经济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

在产业升级方面,人工智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人工智能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促进数据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以智能普惠助力缩小城乡、区域和收入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为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支撑。

03 智能经济发展的四大实施路径

技术攻关是智能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需要实施智能经济核心技术攻坚计划,设立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专项基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考核机制和容错机制,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通过这些举措夯实创新底座,为智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场景融合是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关键。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在农业领域推广“人工智能+精准农业”和“数字农场”试点;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智能普惠新模式,全面激活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动能。

治理体系完善是智能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加快全国统一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强化技术治理能力。这些措施既为智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也为其划定发展“红线”,确保智能经济在规范中前行,在发展中规范。

开放合作是智能经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支持国内智能经济龙头企业“走出去”,能够汇聚全球创新要素,提升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4 智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是当前智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需要加快数据产权界定、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础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资源优势。

核心技术短板依然存在。在人工智能芯片、框架软件等基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产业发展。需要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同时加大国际一流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队伍。

安全治理挑战不容忽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技术应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05 智能经济发展的未来展望

到2027年,我国人工智能目标将初步实现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智能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智能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到2035年,人工智能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智能经济发展是一场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抉择。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我国将不断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