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交通

交通运输部启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试点 聚焦自动驾驶与智能建造落地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9-10
摘要:4月23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正式启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此次试点旨在落实《“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部署,通过自主申报、推荐评审等严格流程筛选出的试点项目,将成为推动智能交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景的关键抓手,加速构,交通运输部启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试点 聚焦自动驾驶与智能建造落地

 

4 月 23 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正式启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此次试点旨在落实《“十四五” 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部署,通过自主申报、推荐评审等严格流程筛选出的试点项目,将成为推动智能交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景的关键抓手,加速构建 “技术突破 — 场景验证 — 规模推广” 的创新闭环。

以 “安全为基” 强化组织协同

通知明确,试点项目牵头单位为任务落实的责任主体,需在严守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各参与方有序推进。其中,“风险防控” 被置于突出位置 —— 要求牵头单位建立全流程安全管理机制,针对自动驾驶车辆路测、智能建造设备作业等场景,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技术应用不突破安全底线。

推荐单位则承担跟踪指导职责,需动态掌握试点进展,及时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的实施难题。例如,在自动驾驶重卡跨省运输试点中,推荐单位需推动沿途省市打通数据接口、统一通行标准,为技术验证扫清行政壁垒。这种 “牵头单位主责 + 推荐单位护航” 的机制,既保障了试点的自主性,又强化了跨主体协同,为复杂场景下的技术落地提供了组织保障。

锚定 “应用导向” 深化技术与业务融合

与传统科技试点不同,此次试点强调 “从场景中来,到需求中去”,核心目标是推动智能交通技术与交通运输业务的深度融合。通知明确,试点需立足公路货运、城市出行服务、末端配送等实际场景,聚焦智能建造中的智能施工、预制构件生产等具体环节,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例如,在城市出行场景中,试点将探索自动驾驶接驳车与公共交通的协同调度,通过 AI 算法动态匹配客流需求,提升短途接驳效率;在智能建造领域,试点将推动北斗定位、BIM(建筑信息模型)与桥梁预制构件生产的结合,实现构件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数字化追溯,降低施工误差与返工率。这种 “问题导向” 的试点设计,避免了技术与实际需求脱节,让创新成果能直接转化为运输服务质量与基建管理水平的提升。

强化 “总结推广” 构建技术扩散机制

为避免试点成为 “孤岛式创新”,通知特别强调成果总结与复制推广。要求试点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同步梳理技术方案、管理模式、标准规范等核心经验,凝练出可复用的典型案例。例如,在矿区自动驾驶运输试点中,需总结出适配复杂地形的车辆调度算法、设备维护标准,为同类场景提供参考;在智能施工试点中,需形成一套涵盖 “设计 — 生产 — 施工” 的数字化流程指南,降低技术推广门槛。

通知同时鼓励试点单位通过技术交流会、成果展等形式分享经验,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知识共享。这种 “边试点边总结” 的模式,既能加速单个项目的迭代优化,又能为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推广储备 “可复制模板”,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作为 “十四五” 交通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试点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 “场景深耕期”。相较于技术研发的单点突破,此次试点更注重构建 “技术 — 场景 — 机制” 的协同体系 —— 通过明确责任分工筑牢安全防线,依托实际需求锚定创新方向,借助总结推广实现价值扩散。随着试点的推进,自动驾驶将逐步从封闭园区走向开放道路,智能建造将从局部试点迈向行业普及,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 “智能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