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照进现实:2025世界智博会勾勒AI赋能新图景
飞行汽车实现地空穿梭,人形机器人上演激烈格斗,仿生手臂弹奏出优美钢琴曲——这些曾只存在于科幻中的场景,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已成为现实。
2025年9月5日至8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成为全球智能科技的焦点。以“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主题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在这里举行,汇聚了600余家中外企业,集中展示3000余项智能产业创新成果。
本届智博会紧扣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面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从飞行汽车到人形机器人,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医疗,一幕幕未来场景在此刻已然成为现实。
01 未来图景:智能科技从概念走向应用
在长安汽车展区,一款名为“EH216-S”的飞行汽车成为全场焦点。这款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飞行汽车已获得国家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可实现无人驾驶,未来将用于城市“空中交通”。
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样展现出惊人进步。乐聚机器人公司合伙人黄珍祥表示:“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速度越来越快了。以人形机器人为例,以前产品一般两年迭代一次,现在一年迭代两次。”
大疆科技的产品迭代速度同样令人惊叹。该公司去年发布的C30机型运载无人机最高飞行高度500米、最大载重50公斤,而今年8月发布的C100机型已将这两项指标分别大幅提升至1500米、100公斤。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过去5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从1400余家增长到超5000家,相当于平均约11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
02 产业赋能:智能工厂与产业生态协同并进
智能科技不仅改变着产品形态,更重塑着整个产业生态。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我国已建成3.5万余家基础级、63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以及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在赛力斯智能制造展区,从问界、蓝电、瑞驰等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到“产业大脑+超级工厂”,再到智慧无人物流,以及集中亮相的19家产业链生态伙伴,全方位展示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果。
“四链”融合产业对接活动成为本届智博会推动产业协同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人工智能终端、数字化转型、股权融资3场专题对接活动,集聚了华为、联想、百度等8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性企业,联动中信建投、渝富基金等40余家投融资机构现场开展供需对接交流。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已迈入‘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构建’的新阶段,智能时代所带来的产业变革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03 生活变革:智能技术从“能用”迈向“好用”
智能科技正悄然改变日常生活。在智博会现场,记者亲身体验了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床头的智能台灯自动调整光线和闹钟将人温柔唤醒;一声令下,全屋亮起灯光;智能梳妆镜显示当日天气;厨房冰箱根据库存推荐早餐食谱。
重庆市民徐煦感慨道:“家里智能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了。”从几年前入手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到这两年购买的智能橱柜、门锁,他正在考虑为新房进行一次全屋智能定制。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尤为引人注目。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AI+县域医共体”,帮助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快速落地门诊预问诊、辅助诊疗与智能健康管理等场景。
更为动人的是科技赋能特殊群体的场景。双腿瘫痪十余年的吴先生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重新迈出步伐;右小臂截肢的姜颂宁借助智能仿生手弹奏钢琴曲,这款智能仿生手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
04 国际合作:全球共建智能生态
本届智博会彰显了中国智能科技的全球吸引力。主宾国新加坡携12家企业参展,集中展出智慧城市治理平台、脑电波头环、AI驱动乳腺超声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新中两国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上互补互促,在‘AI+医疗’‘AI+金融’‘AI+物流’等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奈柯表示,西门子不仅将持续投资中国,更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在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领域一同努力,促进智能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中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成立的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等合作组织,正在通过强化算力、数据、人才等领域合作,推动形成全球治理共识。
05 创新支撑:全产业链生态加速形成
重庆作为本届智博会的举办地,已形成涵盖AI研发、算法设计、算力服务、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表示,全市人工智能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优质模型离不开数据“投喂”。博览会上,2025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重庆)与可信数据空间国家创新发展试点(重庆)项目正式启动,率先瞄准城市治理、汽车、摩托车、医保、低空经济等领域。
中国汽研总监抄佩佩解释说:“比如汽车产业搞研发,主机厂、零部件厂、检测机构等都积累了大量数据。而有了可信数据空间,车企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就能把数据放在里面安全流通,形成高质量的数据集,促进研发效率提升。”
软江图灵以神经形态硬件仿真为核心,成功开发类脑芯片APU,模拟神经电路结构和脉冲神经网络,并利用神经脉冲计算原理形成新型物理模式,实现非结构化信息的高效处理。
随着智博会的闭幕,智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刚刚开启。从飞行汽车到智能仿生手,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展现了技术突破,更体现了智能科技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本质。
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落实,中国智能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已迈入“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构建”的新阶段,智能时代所带来的产业变革红利正在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