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交通

山东构建 “AI + 交通” 新生态:从技术底座到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创新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09-11
摘要:当青岛港的智能码头正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时调度集装箱装卸,日照港的流动设备智慧运维平台已提前预警装载机变速箱异常,济南轨道交通云平台算力中心则在为早晚高峰客流精准匹配运力——这正是山东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的生动实践。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相关行动方案,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领域深度融合,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注入“智能引擎”。,山东构建 “AI + 交通” 新生态:从技术底座到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创新

 

当青岛港的智能码头正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时调度集装箱装卸,日照港的流动设备智慧运维平台已提前预警装载机变速箱异常,济南轨道交通云平台算力中心则在为早晚高峰客流精准匹配运力 —— 这正是山东省 “人工智能 + 交通运输” 创新应用的生动实践。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相关行动方案,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领域深度融合,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注入 “智能引擎”。

数字底座筑基:大模型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

山东省将夯实数字底座作为 “AI + 交通” 的首要任务,重点突破交通多模态大模型研发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案明确聚焦公路、港航、执法等核心场景,构建融合文本、图像、视频与传感器数据的智能分析体系,打造 “云 - 边 - 端” 协同算力网络,支撑实时业务处理与精准决策。

青岛已率先落地交通运输多模态大模型系统,打造 “智法”“数见”“云审” 三大 AI 智能体。其中 “智法” 智能体整合 80 余部法律法规与 700 余项裁量基准,实现执法文书智能审查与案件自动归档;“数见” 智能体可精准预测 80 余项交通运行指标,提前预警高速拥堵节点。这种 “通用大模型 + 行业知识库” 的驯化模式,为全省交通大模型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在数据要素供给方面,山东正构建全省统一的交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速形成智慧路网、数字港航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通过建设专业数据标注基地、深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山东已在智能网联、物流调度等领域推出标准化数据服务。日照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构建包含 40 万条记录的设备数据库,为智能运维奠定数据基础,正是数据要素赋能的典型案例。

场景应用破壁:全领域智能化转型提速

从公路到港航,从轨道交通到运输服务,山东正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交通各领域智能化跃升。在智慧公路领域,山东通过部署智能边缘设备与应急推演模型,提升路网监测与异常处置能力。山东高速集团在威青高速试点的 “5G + 无人化养护” 模式,将压路机、摊铺机组成智能集群,配合无人机巡检实现全过程智慧管控,代表着公路养护智能化的未来方向。

智慧港航建设亮点纷呈。日照港的流动设备智慧运维平台堪称 “设备医生”,基于国产大模型开发的 7 级维修知识图谱,可提前 3 - 6 个月预测关键部件寿命,使故障排查时间从按天计算压缩至秒级,维保效率提升 60%。在青岛港、日照港等重点港口,智能岸桥、无人叉车与自动驾驶集卡组成的 “无人军团”,正通过 5G 与北斗定位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大幅提升装卸效率。

轨道交通智能化迈出坚实步伐。济南轨道交通云平台算力中心加速建设,将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运营运维智能化升级。新建地铁线路全面部署的智慧安检平台与设备物联网络,可实现电扶梯、照明等设备智能调控,配合线网级视频监视系统的秒级异常告警,为乘客打造更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

治理与生态跃迁:从精准服务到产业集群

山东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行业治理,推动政务服务与监管模式革新。依托大模型技术,全省 12328 热线实现诉求工单智能质检与精准回访,微信公众号智能问答机器人有效分流常规咨询,实现民众诉求 “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交通执法知识库的搭建,则为执法立案、过程管控与案卷评价提供全流程智能支撑。

在产业培育方面,山东正以济南、青岛、烟台为试点,推动车路云一体化与无人驾驶技术在公交、配送等场景落地。通过构建 “应用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场景应用” 协同体系,加速无人化筑养路机械、港口智能装备等产业化项目落地。方案明确提出,到 2030 年要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可全国推广的 “山东模式”。

从青岛港的智能集装箱码头到青银高速的无人化养护,从轨道交通的智慧运维到 12328 热线的智能应答,山东正以全链条创新构建 “AI + 交通” 新生态。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不仅将成为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的 “利器”,更将成为推动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山东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