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工智能

轻工业稳增长方案出台: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成关键引擎

作者:小小 更新时间:2025-10-31
摘要: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智能家居、老年用品等新增长点。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份方案多处提及信息通信技术对推进轻工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强调通过人工智能,轻工业稳增长方案出台: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成关键引擎

 

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智能家居、老年用品等新增长点。

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份方案多处提及信息通信技术对推进轻工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强调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和数字化转型促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

轻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2024年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15.4%,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23.2万亿元,是稳定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 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 左右 。

01 政策背景:轻工业面临挑战,数字化转型成破局关键

轻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2024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4万家,实现营业收入23.2万亿元,利润1.5万亿元,带动就业1792万人 。

然而,当前轻工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需求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轻工业稳出口、稳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

面对这些挑战,《工作方案》坚持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围绕强供给、促消费、稳出口、优生态、增动能部署15项任务 。方案旨在发挥轻工业规模体量大、产品种类多、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入手,稳住轻工业增长态势 。

轻工业涉及国民经济行业58个中类、206个小类行业,既包含典型流程型工业,也包含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需要分类施策、梯次推进。

02 人工智能赋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的应用 。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打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

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方案要求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产品,形成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和标杆应用案例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轻工企业的研发与服务模式。例如,珀莱雅通过AI算法分析消费者肤质、生活习惯等数据,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护肤方案,实现从“产品”向“产品+服务+体验”升级 。

在消费端,方案鼓励培育一批智能家居、适老化产品体验中心,拓展多场景体验和增值服务 。小米集团正将AI技术延伸到更多轻工领域,打造“全屋智能”生态,实现从“产品智能”到“场景智能”的跨越 。

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将重点培育协同设计、智能生产、预防性维护等生产场景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骑行等消费场景 。

03 数字化转型:智能工厂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工作方案》要求落实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锚定2027年阶段性目标 。方案聚焦家电、家具、制鞋、日用化学品等重点行业,推广智能排产、智能配方设计等“小快轻准”适配方案 。

智能工厂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方案提出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健全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结合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分行业打造服务商资源池 。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方案要求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实现融通发展 。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学科交流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效率。

实践案例表明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福建移动为福建火炬电子量身打造了火炬电子脉冲线5G大数据车间方案,通过5G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模型与产线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交互,打破部门数据孤岛,提升车间数据采集效率 。

到2030年,规划目标是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

04 外贸新模式:跨境电商与品牌全球化

面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工作方案》着力发展外贸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优化商品品类,增加商品附加值,大力开展海外营销推广 。

方案明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加强投资合作,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市场秩序,坚决遏制非理性价格竞争。

在公共服务方面,方案提出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建设海外综合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 。

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方案要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服务,更好满足轻工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助力轻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

这些措施旨在巩固拓展轻工业国际优势地位。我国轻工业年出口额近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超过30%,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

05 实施路径:场景牵引与梯次发展

《工作方案》强调场景牵引轻工业数字化转型 。方案附录中给出了《典型场景清单》,梳理出数字化研发设计、柔性化生产制造、数字化质量检测、供应链协同管理和数字化营销服务五大典型场景,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路径指引 。

在实施路径上,方案提出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实现“数字场景—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梯次发展 。这种路径考虑了轻工业细分领域工艺装备特点、企业转型基础等存在的较大差异。

针对轻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开展面向轻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支持“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实施 。同时,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强化政策宣讲、供需对接、数字赋能、品牌提升等服务 。

在标准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加强质量品牌、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标准供给,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制修订,优化提升轻工标准体系 。建立老年用品、智能家居产业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06 保障措施:政策支持与组织实施

为确保方案落地见效,《工作方案》提出了三方面保障措施:政策支持、预期管理和组织实施 。

在政策支持方面,方案明确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轻工企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基础领域技术突破 。加强标准实施监督,保障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推荐性标准有效实施。

在预期管理方面,方案要求构建细分行业运行动态监测分析体系,定期发布行业数据和运行报告 。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行业加强警示提醒和对策研究,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在组织实施方面,方案要求建立部省会商工作协调机制,定期调度轻工业稳增长工作进展和行业运行情况,推动解决行业和企业的问题 。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将推动轻工业稳增长纳入本地区重点工作。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表示,将引导轻工行业企业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运用数智技术强化质量管理,完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

随着《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实施,轻工业将进入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为关键驱动力的新发展阶段。该方案通过明确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为轻工业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清晰指引。

轻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重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轻工业深度融合,轻工业将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跃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